00:00 / 06: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4
#楚国八百年,问鼎楚国。你可知道在湖北武汉的省博物馆里,有件文物让整个考古界都为之震惊?它就是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 2400 多年历史。它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照 6:3:1 的比例炼制而成,总重量达到 2500 公斤。它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乐器的认知,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编钟。 这组编钟共 65 架,分为三层悬挂于方形木架上。上层悬挂有 8 只镈钟,中下层各悬挂有 37 架大小不同的钟。每一只钟都有一个名字,每个钟的形状、大小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些钟通过精准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从低到高的音阶序列。 别看它们只是古代的乐器,但是演奏起来那叫一个震撼!1978 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将曾侯乙编钟搬上了荧屏,全国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古乐的魅力。当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铜器发出如此美妙的音乐时,全国上下一片沸腾。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精美的青铜器都是用简单的工具、落后的技术制造出来的。要知道,当时我们的铁器刚刚出现不久,而曾侯乙编钟却已经出现在了 2,000 多年前。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进入了青铜时代。那时候的工匠们掌握了失蜡法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现代精密铸造技术的雏形。简单来说,失蜡法就是先用蜂蜡做成铸件模型,再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浇注熔融金属,冷却凝固后获得与模型形状一致的铸件。 有了失蜡法,工匠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复杂的青铜器。例如这件青铜冰鉴缶,上面的龙纹、凤纹、兽面纹等图案都非常精美,很难想象这是 2,400 年前的产物。 除此之外,在湖北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参观吧! 眼前这个像房子一样的东西就是越王勾践剑的保护罩。为什么要把越王勾践剑放在这么豪华的地方呢?因为这把剑实在太有名了,它不仅价值连城,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公元前 496 年,吴国和越国爆发了一场大战,结果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国,成为了霸主。为了庆祝胜利,他命人打造了一批宝剑,其中一把献给了秦国国君秦德,这就是越王勾践剑。 此剑通长 55.7 厘米,宽 4.6 厘米,厚 0.6 厘米,重 2.8 千克,剑身满布菱形暗纹,近格处刻有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虽然经历了 2,000 多年的岁月侵蚀,但这把剑依然寒光逼人,锋利无比。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江篱7月前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1.规模: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2.工艺: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历史文化价值 1.改写音乐史: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2.提供文献资料: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重要展览与演奏 1.三次奏响: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原件一共只奏响了3次,分别是1978年在随州的首次演奏、1979年在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期间于北京的演奏、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的演奏。 2.多次出国展览:1992年3月,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代表原件首次走出国门,到日本展示;2013年,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在法国卢浮宫展出。 保护措施 1.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2023年1月,国家档案局公布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随州曾侯乙编钟等55件(组)档案文献入选。 3.2025年1月消息,国家档案局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再次参观曾侯乙馆 曾侯乙生活在战国时代早期(公元前五世纪),是周代诸侯国曾国(亦称随国)的国君。 他的墓葬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城区)被发现 发堀出土的一万五千余件工艺精湛无与伦的文物,呈现了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体现了古人敬畏天地、神明和祖先的丰富精神世界,揭示了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天文历法、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曾侯乙墓是一座精心打造的地下宫殿。 墓中的四个椁室,分别对应着其生前的庙堂、寝宫、后宫与仓库。 陈列着他拥有的钟鼎彝器、车舆美食,寄托了他永世享用的期望。 很多青铜器上都刻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曾侯乙拥有规模宏伟的乐器组合,在祭祀、宴飨场合与其它礼器配合使用,彰显他的等级、权力。 金声玉振指钟、磬和谐悦耳的声音,也形容人最高的德行。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周代贵族必备的修养。 周代后妃在寝宫中为国君演奏的音乐, 即房中乐。房中乐不使用钟磬,而以管、弦为主,以歌诗伴奏。 在周代贵族的各种祭祀、典礼、宴飨场合都要演奏音乐,即燕乐。钟、磬是燕乐乐器组合的核心,其数量和悬挂方式是贵族身份等级的标志。#战国时期文化#曾侯乙编钟#房中乐燕乐#“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博物馆里的故事#博物馆足迹时光要记录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