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3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
00:00 / 09: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8: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9
#回忆 #向英雄致敬 战争结束后,我们连有一个排,两个班立集体一等功,连队被成都军区记集体一等功。按照当时政策,城镇籍战士和农村籍立二等功以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则放宽到立三等功以上)的战士,退伍后当地政府给予安排工作的照顾,没有立功的战士则回乡继续务农,安排了工作的战士多数在当地县办企业上班,没几年,这些工厂都破产倒闭了,他们又不得不回家,重新过起了从前的生活。我们连的战士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有的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有的因为当地生存环境恶劣而迁往他乡。俞中平,甘肃古浪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右腿被地雷炸断,右手也落下了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按照政策,爱人可以安排工作,但爱人的工作迟迟得不到落实,后来,国家民政部来人到部队调研时,我们将这一情况作了反映,在民政部的督促下,他爱人才被安排到当地一家乡镇粮站上班,1994年,我到古浪出差时,专门到他家看望他,当时,他爱人的工资连同他每月280多元的伤残补助金,生活还过得去,他来西安换假肢时还到过我家,给我捎来了家乡的野香菇。后来,粮站转制,他爱人失去了工作,一家人全靠他一人的伤残金生活。还有去年的一天,在西郊我住处的巷口,碰到一个战士,他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也觉得他面熟,但已经记不起名字了,只知道他曾和我是一个团的,好像是炮兵营的,老家在青海,他人长得帅气,在西安找了对象安家,打仗时一条腿负伤,安的假肢,他开着一辆三轮摩的刚送完客,我问了他的情况,他说,复员后,先是安排在西安一家企业上班,前几年企业倒闭,他买了一辆三轮车拉客,现在还租农民房住,他说,我过去给帮过忙,但帮过什么忙,我无论如何都记不起来了。想想过去的岁月,看着他现在的寒酸,我禁不住鼻子一酸,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李长生,我连战士,甘肃漳县人,10.14战斗时,前出三趟,扫清了敌人前沿所有障碍物,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气浪掀得翻了个跟头,爬起身一看,连点皮也没擦破,真是大难不死。他憨厚老实,见人部总是嘿嘿地笑,战斗结束后,我开玩笑问他:“李长生,你回去后,人家请你作报告,你说什么呀?”他又是嘿嘿一笑:“我就说,老山的十个老鼠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他文化低,复员后在当地林场当了一名护林员,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至今,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胡立强回来后安排在甘南农行上班,1994年我在兰州还见过他一次,后来听说他因为家庭变故也不在了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0
00:00 / 09: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8
00:00 / 0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1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