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读行侠2月前
要么赶紧死,要么好好活。《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书《我与地坛》出了一本珍藏纪念版,金色刷边书,简直美炸了。刷边上有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了。“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的确,史铁生老师已经离开了地坛,离开了人间,而地坛因他,将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也包括作家本人。 刚刚成年的他,突发疾病,四处求医,辗转多年,最后变成了坐轮椅的残疾人。年轻的他,那些年特别想不开,折磨自己,折磨母亲,天天坏心情。无聊的时候,就推着轮椅来到地坛公园,这一方天地,成了他的文学后花园,滋养着作家的灵魂,甚至是整个精神世界。 太阳可以是旭日,也可以是夕阳。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待的事实。他得好好活,不必急于死,虽然死是必然的结果。 被生活暴击后,我躲进这本书哭成狗,它救了我 史铁生二十一岁就瘫痪了,从此与轮椅为伴。他曾无数次想过死,最终却在文字中找到生之意义。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像一记重拳打在我胸口——一个被命运剥夺了行走能力的人,反而教会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如何真正地“活着”。 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秘籍,不教你如何“快速逆袭”“财务自由”。它只是一次次安静地在地坛公园徘徊的思考,是对母亲深藏不露的爱的追忆,是对清平湾往事和奶奶星星的温柔回望。 金句摘抄让我瞬间破防: “命运不是用来打败的,是用来理解的。”“爱,是不要问值不值得的。”“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这些句子精准地刺中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总在问“值不值得”“有没有用”,史铁生却说:“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读着读着,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本书畅销数十年——在一个追求“有用”的时代,它勇敢地讲述着“无用”之美;在一个逃避痛苦的文化中,它教会我们如何与痛苦共处。 读这本书的那几天,我破天荒地关掉了朋友圈,下班后没有刷短视频,而是去附近的公园坐了一会儿。看着树叶如何被风吹动,观察云的变化,想起史铁生在地坛年复一年的思考——“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想生命这卷书 #文字的力量是振聋发聩的 #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意义 #生命与死亡 #我与地坛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史铁生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