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对比衬托,突出牡丹之美 诗的前两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将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蕖的“净少情”与牡丹进行对比。芍药虽然妖娆艳丽,但缺乏骨格;芙蕖虽然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通过对这两种花的贬低,突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是花中的最美者,为牡丹的出场做了有力的铺垫。 直抒胸臆,赞美牡丹姿韵 第三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直抒胸臆,用“唯有”一词强调只有牡丹才配得上“真国色”的称号,表达了对牡丹的偏爱与赞美。“国色”一词,原指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将牡丹比作花中的“美人”,形象地展现了牡丹的倾国之姿。 侧面烘托,展现牡丹魅力 最后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从侧面烘托出牡丹的魅力。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牡丹的色香,而是通过描写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生动地表现了牡丹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动”字用得极为巧妙,让人仿佛看到了京城中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场面,突出了牡丹盛开时的轰动效应,也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国色天香。 托物言志,蕴含审美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赞颂牡丹,实际上也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通过对三种名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不同花卉特点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以牡丹自比或比人,暗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卓越风姿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每天一首古诗词#国学文化#牡丹#诗词#古诗词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清心@2天前
【@碧海蓝天wzr &原创动态小辑】 (河北文化领域创作者) 一、《七绝•恋秋闲吟二首》 (一) 山川陌野露凝霜,霞染红枫映夕阳。 五彩斑斓游客醉,恋秋骚客赋华章。 (平水韵七阳) (二) 寒生露冷染田畴,丰稔呈黄待客收。 菊艳枫红添惬意,农家自古恋金秋。 (平水韵十一尤)作于2025.10.17 释义:这首诗通过对暮秋时节,露冷凝霜,天气寒凉,枫红菊艳,落叶飘飘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也涵盖了丰收的喜悦。同时,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时光流逝的哲思。 二、《七绝•深秋清晨》 清晨漫步感寒凉,野草衰枯柳浅黄。 露冷霜轻秋渐老,枫红菊艳桂花香。 (平水韵七阳)作于2025.10.13 释义: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露冷霜轻,天气寒凉。路边野草衰枯,岸柳枝叶浅黄。作者感到秋已渐老,但此时枫叶渐红,菊蕊绚丽,桂花飘香。欣感深秋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美好景色。 三、《七绝•观红叶偶感》 秋深玉露生寒意,霞染丹枫几处红。 尽赏山川霜染色,婆娑彤影韵无穷。 (平水韵一东)作于2025.10.11 释义:深秋时节,露重凝霜,寒意渐浓。作者漫步山坡谷壑,霞映丹枫片片红。观赏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美好景色。从而撩起诗意,赞美赤旗摇曳,婆娑彤影雅韵无穷。 四、《七绝•秋醉》 枫林霜染赤旗翩,桂子飘香菊蕊妍。 陌野山川披五彩,谁持画笔绘秋天。 (平水韵一先)作于2025.10.10 释义:诗人通过对枫林霜染赤旗翩,桂花飘香菊蕊妍的描写,陶醉于深秋美景。同时抒发秋天美丽、意境和情感共鸣。赞赏秋色五彩斑斓,美如画卷的感怀和留恋。 五、《七绝•秋山》 霜染枫栌似火燃,松青竹翠映蓝天。 秋山依旧呈风韵,又有新诗落纸笺。 (平水韵一先)作于2025.10.8 释义:这首诗的作者,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深秋时节,谷壑山坡枫红似火,青松翠竹一片葱绿。又以乐观的笔调,赞美秋山未老,风韵依然。进而用“又有新诗落纸笺”的诗句,加深了对秋山如诗如画的美好印象。 六、《七绝•暮秋偶感》 秋深柳弱草枯黄,菊灿枫红桂蕊香。 雁字回时情缱绻,清风一缕几诗行。 (平水韵七阳)作于2025.10.6 释义:暮秋时节,西风萧瑟,天气渐凉。虽然岸柳色弱,野草枯黄,但此时东篱菊艳,山坡枫红,庭院桂花飘香。晚秋风光斑斓多彩。大雁南飞也是难舍难离,情思缱绻。作者更是对暮秋景色赞美,写成几行小诗予以留念。 七、《七绝•秋日晚霞》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