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6
00:00 / 1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人看镜头的眼神。我很喜欢植物科普类的短视频,这让我不仅了解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学问,也是一种低成本的学习,且更持久。让我想写这段文字的原因是:在一方见地最近的视频里,她五年前分享的一闪片段里,此时此刻同样在介绍彼岸花,可那时她的眼神在面对镜头时是知道自己被镜头包裹,所以眼神有些许躲避和“当老师的姿态”(也就是她想向镜头传达科普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最近,我发现我就像一位站在她正对面的朋友,她不再有尽心尽力教会“学生”的奉献感。而是把科普知识融入了她的生命,以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在我面前。那种从容,那种不迫,那种时而把眼神眺望在离镜头的更远处,看看树,看看花,看看天,看看地。见自己,见众生。 镜头消失了。留下的是一堆虚拟的朋友和花花草草。眼睛里装不下的一方天地被虚拟的画面定格,而真情只会流露在神形具备的眼中。 这个视频里,她说 “我觉得有时候拍植物,单纯是一种物种吗?我们拍的是时间。我们拍的是变化。我们拍的是——温度。我们拍的是情感。拍的是人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反而是我在做一方见地里最让我觉得美妙和浪漫的部分。” 照片。学生时代里,我不能说我很喜欢生物,但是生物书里自然有关的图片拍的都很美,我很喜欢。有一次我在散步的路上把不认识的植物照片发给豆包,豆包的回答有的正确,有的它不确定,再后来我没有在执着去认识植物的名字。我去拍植物了。 镜头里植物可真渺小啊,一张照片就能容下。植物可真浩瀚呀,每一片叶子,纹路在细细的流淌,巧夺天工地在这片大地构造其绿色的沃土。每一朵花,这都不用多说了吧,怎么会有如此精细的雕刻,简直想尖叫地呜呜掉眼泪。想把一株植物拍全,拍清晰,这并不难。可是要在路边的一片片,相互依靠,有的缠绕在一起,有的动物会停留在其花朵上,有的叶渐渐败黄,有的长得很大,拍全的同时,清晰度也要跟上,有的恰似很巧,不大不小,长得“正”。是啊,拍植物拍的是什么?每当我看见路边的苍耳时,我总能模糊又清晰的想到生物教材里的,可是当我亲眼去见的时候,对苍耳在脑海中留下了更多的图片,有很多词可以再次描述苍耳了,而不再是只能指着图片认了。 说到刚刚那株植物,真的很标准,很有游戏的原子单位。我好像可以发散一下思维,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的标准,当然这些标准也很美,有个词叫“代表性”,不知道我这样形容准不准确。我觉得这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和通俗易懂。#分享欲#生命力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