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4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梨的栽培历史 梨的栽培历史 1. 先秦时期-中土初种 中国梨栽培文化始于 3000 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最早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上游。《诗经》记载的“杜”与《尔雅》区分的“樆”(野生)、“梨”(栽培),印证古人对梨的认知深化。秦汉时期种植范围扩展至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原及长江流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2100 年前梨核,成为早期栽培的实物证据。 2. 唐宋时期-九州典盛 唐宋时期梨栽培达鼎盛,形成南北东西融合格局:西域有丝绸之路交融而生的新疆梨,甘肃有“冬月即冻”的秋子梨,中原涌现魏州冰梨、郑州鹅梨等贡品南方梨种植见《吴郡志》、《三山志》等记载。从唐代吐鲁番文书“廿六文买梨”的记载,到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梨条、梨干等加工品的广泛出现,无不反映出唐宋时期梨产业日益成熟的市场化进程。 3. 元明清时期-四海广植 元明清时期梨栽培区域扩展至华东、西北、东北,在果品中地位跃升,《农桑辑要》将其列百果之首。地方志记载呈现品种多样化:四川'苍溪雪梨’ 、安徽'宣州雪梨’、山东'莱阳茌梨’。 4. 建国以来-七区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梨产业蓬勃发展,二十世纪 80年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梨大国。2009年《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确立“三区四点”格局:华北自梨区、西北白梨区长江中下游砂梨区三大产区,与南果梨、香梨、红梨、西洋梨四大特色产区。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各位老铁,今儿咱唠唠东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朝代更替。老规矩,咱只谈观点,有出入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来! 从古至今,东北就像个民族熔炉,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很! 咱们从先秦时期开始讲起: 据资料记载啊,东北最早的原住民是肃慎人。主流观点认为肃慎人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临大海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以狩猎游牧为生。 但部分学者提出“迁徙说”,认为肃慎可能源自山东半岛或燕山一带,后迁至东北,但这一说法因缺乏考古和语言证据而未被广泛接受。松花江以东地区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连续文化遗存,表明了肃慎系民族在东北的悠久历史,也同样驳斥了“晚期迁徙说”。 话说周武王灭商时,肃慎人还进贡过“楛hù矢石砮”(这是一种用桦(huà)木杆和石头做的箭),是为东北最早的“外交”记录。肃慎在汉魏时期称“挹娄”,南北朝隋唐时期则为“勿吉”“靺鞨”,到了五代后才演变为“女真”,最终发展为满族。 但后来,扶余国在吉林松原崛起,国王自称“秽貊mò之主”,他们种地、养马,还建立了王城,是东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型的国家。 到了汉朝至三国时期: 汉武帝把朝鲜半岛纳入版图,在那里设了乐浪郡(也就是今天的朝鲜)。这时候高句丽冒头了,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宫廷斗争南下逃亡,带着一拨人在卒本川建了纥升骨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桓仁五女山),国号“卒本夫余”。朱蒙这个人传说是从卵里出生的,本身就自带神话属性。后来他征服当地的“句骊胡”部族,就顺手把地名“高句丽”抢来当了国号。这高句丽人特别能打,先灭扶余,后又南下抢占了乐浪郡,三国时期把曹魏和东吴都折腾得够呛,成了东北亚小霸王。虽然乐浪郡后来又被东汉给抢回去了,他们很能打的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其绵延705年的国祚,少有朝代可以超越。后面咱就单独拿出一集就唠唠这高句丽,看看它跟朝鲜半岛到底有嘛关系,还是干脆就没关系。 等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这高句丽还没退场呢,反而越玩越大,隋炀帝三次征讨都没搞定。唐太宗亲征也差点翻车,最后靠“火攻”才烧了他们的粮草,不过,也仅此而已。直到公元668年的唐高宗李治时期,提到这个李治大家可能对不上号,因为啊,从古至今皇帝太多,青史留名的却少之又少。但是,武媚娘只有一个。对了,他就是传说中的武则天她老伴,也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东北历史 #高句丽 #女真 #成吉思汗 #完颜阿骨打
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3
新疆的先秦历史脉络,主要依据考古发现构建,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展现了从史前文化到早期文明萌芽的演进~~ 一、史前文化时期(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此阶段是新疆人类活动的起源。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踪迹,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以距今45000年的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为代表。到新石器时代,以东天山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为代表,居民以狩猎、采集为生。早期居民族属多元,可能同时存在原始印欧人种(如吐火罗先民)和蒙古人种的部落,奠定了新疆多元文化的根基。 二、青铜时代(距今约5000年-3000年) 新疆进入青铜时代,出现多个特色鲜明的考古学文化。小河文化(罗布泊地区)以其奇特的墓葬、干尸和复杂的社会组织闻名。同时,阿凡纳谢沃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等由北方草原传入,影响了天山以北地区,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而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如扎滚鲁克文化,则发展了兼营农业与畜牧的绿洲经济。 三、早期铁器时代(距今约3000-2200年) 这是区域文化与东西交流加速的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成为强大的游牧势力,创造了精美的金属器。山南的苏贝希文化等则代表了成熟的绿洲农耕聚落。在此期间,新疆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角色凸显,一条以“玉石之路”为代表的史前交流通道已十分活跃,将中原的物产与中亚、西亚的文化因素连接起来。 新疆先秦史是一部多元文化并存、交融与演进的历史,为其在后世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新疆 #新疆博物馆 #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疆旅游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咱们聊聊“道德”这个词的历史变化,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常说的“道德”,在古代其实不是一个词?它的意思可是随着时代慢慢变的,你不好奇它是怎么演变的吗? 最早在先秦时期,“道”和“德”是分开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规律没法用语言说清。而“德”呢,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对人来说就是顺应规律的本性,比如质朴、不争这些特质。这时候它们还是两个关联的哲学概念,没合成“道德”一词,对吧? 孔子那时候更看重“德”的伦理意义,指仁、义、礼这些品德修养,强调通过修身践行规范,比如“为政以德”。这时候“道”多指人伦准则,“志于道,据于德”,两者开始和伦理实践结合,是不是慢慢有了后来的影子? 到了汉唐至宋明,“道”和“德”才逐渐合成“道德”一词,泛指符合社会规范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宋明理学更把“道德”和“天理”绑在一起,说它是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像“三纲五常”这些封建伦理纲常都成了道德核心,还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让道德有了强制性和神圣性,这和现在理解的道德是不是很不一样? 近代以来,受西方伦理学影响,“道德”被重新定义成“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更强调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新文化运动时,传统礼教被批成封建糟粕,“新道德”比如民主、平等成了方向,道德开始和现代理念结合,你觉得这是不是重要的转折点? 现在的“道德”更侧重个体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强调自愿向善和社会共识,不再依附宗教或封建纲常,而是和法治、文明并行,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纽带。 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区别其实很明显:传统的和宇宙本源、封建等级绑定,强调绝对服从;现代的基于社会共识,注重权利和责任平衡,强调理性选择,对吧?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德”这个名称没变,但内涵随时代变了,这正是名称是流动符号,理解它得结合历史语境的体现。说到底,“道德”的演变,其实就是不同时代对“如何为人、如何相处”的回应,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哲学探索到现代文明构建的历程,你觉得这样梳理是不是更清楚了?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邱姓作为中华姓氏谱系中极具文化底蕴的姓氏,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融合了地域特征与民族交融的双重脉络,主要包含四大源头。 一、姜姓正宗,齐国血脉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受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其支庶子孙以封地为氏,形成邱姓核心支脉。此支邱氏世居扶风(今陕西兴平),至汉代已成望族,如汉平帝时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吴兴邱氏望族,标志着邱姓主体由中原向江南迁移。 二、姒姓分支,曾丘联宗 夏帝少康封幼子曲烈于鄫(今河南柘城),周灵王时鄫国为莒所灭,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以丘为氏。此支邱氏与曾姓同源,形成“曾邱同宗”的特殊文化现象,如闽南地区曾、邱二姓不通婚的祖训即源于此。 三、妫姓衍化,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陈国宛丘(今河南淮阳)与邾国弱丘(今山东曲阜)的居民,均以居地为氏。邾国大夫丘弱后裔世居扶风,成为邱姓重要支系。左丘明作为鲁国太史,其著《左传》《国语》开史学先河,后裔以左丘为氏,简化为丘氏,承袭史学传统。 四、民族融合,改姓兴族 汉代乌桓族、南北朝鲜卑族丘林氏、丘敦氏等少数民族,因汉化政策改姓邱氏。清代满洲八旗他他拉氏、蒙古族豁罗剌思氏等亦融入邱姓。避讳制度更推动姓氏演变,西汉为避孔子名讳首改“丘”为“邱”,清雍正三年因尊孔诏令全国统一改姓,形成邱、丘并用的格局。 邱姓族群随历史变迁不断迁徙,形成“根在齐鲁,枝散四海”的分布格局。当代邱姓人口约400万,主要聚居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海外则分布于东南亚、北美,成为中华文明扩散的微观缩影。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