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8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10岁男童偷售姥姥13克黄金获4200元,店家回应“诽谤”引争议 近日,一起“10岁男孩偷卖姥姥黄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孩子家长透露,家中13克黄金饰品不翼而飞,多方寻找后发现竟是孩子偷偷带出,以4200元的价格卖给了小区附近的一家首饰回收店,而该重量黄金的市场回收价远超此数。 “发现黄金不见时,我浑身都凉了。”孩子的母亲李女士回忆,这些黄金是孩子姥姥攒了多年的积蓄,其中还有外婆的结婚纪念首饰,对家人而言不仅是财物,更有特殊意义。她起初以为家中进了小偷,调取监控、询问亲友均无线索,直到看到孩子手机里突然多了一笔4200元的转账,反复追问下才得知真相。 据李女士讲述,孩子承认因沉迷一款手机游戏,想购买游戏道具却没钱,便趁姥姥不注意,偷偷拿走了抽屉里的黄金项链和耳钉。他在网上搜索“黄金回收”后,找到了离家不远的这家店铺,店主并未询问黄金来源,也没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仅简单称重后就以4200元完成交易,甚至没让孩子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13克黄金,就算按当天最低回收价算,也得6000多块,他怎么敢只给4200?”李女士带着孩子找到店家理论,要求退还黄金或补足差价,却遭到店主拒绝。更让她气愤的是,店主当场表示“孩子自愿卖,价格也是双方同意的,你现在来闹,是想诽谤我做生意不规矩?”,双方争执不下,最终李女士选择报警。 目前,辖区民警已介入调解。民警表示,10岁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出售贵重物品的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店家在未核实物品来源和交易者年龄的情况下低价收购,存在一定责任。但店主坚持认为自己“不知情”,称“孩子看着不像小学生,也没说东西不是自己的,我按行情出价,不存在问题”,暂未同意退还黄金。 此事在社交平台曝光后,网友纷纷热议。有网友认为店家“明知可能有问题还低价收,就是赚黑心钱”,也有网友提出“家长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和物品管理也有疏漏”。截至发稿,双方仍未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李女士表示若调解无果,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首饰回收店在经营中的合规漏洞,也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教育,同时妥善保管家中贵重物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