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原生态锅庄舞,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原始图腾崇拜、生产生活以及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起源传说: - 传说一:原始时期,一个名为“达折多”的地方,有一个富裕的土司和两个奴隶,分别叫做锅庄和弦子。一天,他们外出发现一个美丽的湖泊,弦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雷鸣下雨,锅庄也随之舞动起来。从此,二人遇到烦心事,便会舞蹈消除烦恼。不久,土司知道了此事,让他们将这种消除烦恼的方式记录下来,随后将二人杀害。但这种舞蹈方式流传下来,人们便将锅庄跳的称为“锅庄舞”,弦子跳的称为“弦子舞”。 - 传说二:古时,锅庄是当地的炊具,由三块石头搭建而成,人们在三块石头中点燃火堆,在石头上烹饪食物。在等待食物做熟的闲暇之余,人们围着石头跳舞,因此有了“锅庄舞”之称。 - 传说三:在吐蕃王朝时期,西藏修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供僧人出家。当修建完工后,工匠和群众欢呼跳跃,情不自禁地相互拉起手围圆舞蹈,形成了具有宗教色彩的锅庄舞,具有祈祷之意。 发展历程: - 原始社会:锅庄舞起源于原始社会,与原始图腾崇拜、生产生活以及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原始人模仿飞禽走兽的姿态,结合生活场景和宗教元素,形成了早期的锅庄舞。 - 吐蕃王朝时期:锅庄舞与盟誓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小邦时期,锅庄舞多用于祭坛、盟誓、宗教等祭祀仪式活动。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锅庄舞在寺庙中流传,并逐渐流入民间。 - 清朝时期:“锅庄舞”一词在清乾隆年间出现,其形式多样,发展成盟誓活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中的舞蹈,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播。 - 现代社会:锅庄舞从传统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群众性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锅庄舞实现了由传统向娱乐性的转变,并在改革开放后走向城市,结合现代音乐,受众面更加广泛。 锅庄舞不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丹巴美人谷 #民族舞蹈舞出民族特色 #每一帧都是热爱 #原创视频 #创作灵感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