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怀城)河堤防洪建设之我见:治标更需治本! 又到一年洪涝灾害频发的季节,怀集县城(怀城)的防洪问题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尽管当地政府对河堤进行了加高加固,但每逢暴雨,城区内涝问题依然严峻。究其原因,并非单纯河堤高度不足,而是防洪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若不能对症下药,仅靠“加高河堤”的表面工程,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地下排水系统:规划滞后,能力不足。 怀城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管径偏小,且多年未进行系统性升级。暴雨来临时,雨水无法快速排出,反而通过低洼处的排污口倒灌入街道。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排水管道与排污管道混用,一旦河水倒灌,污水回流会进一步加剧内涝污染。“防洪水”需先“排内水”,若排水系统不改造,河堤再高也只是将洪水“堵”而非“疏”。 二、文昌书院电站水坝:蓄水与防洪的矛盾。 文昌书院电站水坝在发电蓄水时,会人为抬高怀城段河道水位。虽然水坝对能源利用有贡献,但在汛期若未能提前泄洪腾空库容,便会加剧城区段的防洪压力。建议水利部门建立动态调度机制,在暴雨预警前协调电站提前放水,降低河道水位,为洪水预留缓冲空间。 三、缺失防洪泵站:倒灌问题的关键 怀城沿江地带缺乏防洪排涝泵站,导致河水上涨时,洪水通过排污口、排水管倒灌入城。这一点尤为致命——即使河堤加高到100米,倒灌问题依然存在。国内许多沿江城市(如广州、武汉)均通过建设强排泵站,在河水高位时主动将城区积水“强排”入河,而怀城至今未有此类设施。泵站是防洪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险”,其重要性不亚于河堤本身。 治洪建议:综合施策,避免“面子工程” 1. 改造排水管网:对老城区排水系统全面勘测,扩大管径,实行雨污分流,优先解决内涝淤积点。 2. 优化水坝调度:汛期前预泄库容,协调电站运行与防洪需求,避免人为抬升水位。 3. 建设防洪泵站:在沿江低洼处增设泵站,配备应急电源,确保河水倒灌时能快速强排。 4. 完善预警机制: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河道水位、管网负荷,实现动态预警。 结语 防洪工程不是简单的“加高河堤”,而需要科学规划与系统性投入。若继续忽视排水能力、泵站建设等关键环节,再高的河堤也只会沦为“水中摆设”。希望相关部门能倾听民众诉求,从“堵水”转向“治水”,真正保障怀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1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7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