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8
焦虑症的安全行为困局 焦虑发作时,你是否会本能地开启「保护模式」?比如独处时恐慌立刻找人陪伴,紧张时反复检查文件十遍……这些看似「自救」的安全行为,其实正在悄悄固化焦虑循环。 安全行为的本质,是用短期舒适交换长期依赖。就像迷路的小动物抓住一根稻草,便误认为这是稳定的生存指引。但大脑会记住「恐慌→求助→缓解」的路径,下次用更强烈的焦虑感催促你重复动作,形成「越救越慌」的循环。 为什么初次应对会埋下隐患?多数人在首次使用安全行为时,完全被「立刻舒服」的本能支配,从未想过:每一次快速缓解焦虑,都是在训练大脑「弱化自我评估风险的能力」。当症状复发,过度的灾难化想象(「我是不是要失控了」)又会进一步放大恐惧。 打破困局的关键:学会「非依赖式」应对三步法 1. 暂停行动,标记焦虑发作时先问自己:「我现在想做什么(如打电话求助)?这是因为真的有危险,还是习惯了借助安全行为?」 2.拆解焦虑链用「触发场景→身体信号→想实施的安全行为」框架记录,观察恐慌感是否在「不行动」的情况下自然起伏。 3.微小暴露练习从低强度场景开始,比如独处时延迟5分钟求助,逐步训练大脑适应「不借助安全行为也能应对」的新认知。 焦虑的持续性,往往源于对「舒适区」的固守。试着把每一次恐慌当作「大脑在练习新技能」——你不需要彻底摆脱焦虑,只需学会带着不适「正常呼吸」。💛 #焦虑症 #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 #自我成长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近觉得自己病了… 哪里病了呢?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具体症状是什么呢… 表现就是跟不熟悉的人共处一室或者别人盯着我看的时候,就会非常紧张、非常不自在,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哪怕是在公共露天场所,甚至连说话都不利索、笑容都僵硬了…最近严重到给别人倒杯水手抖到连水杯都端不住… 而且近期晚上失眠到凌晨三四点钟,白天又根本起不来,一整天没有精神、没有食欲、心情反反复复奔溃,不想说话不想交流不想社交… 可是在身边家人朋友同事的印象中我都是一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甚至是比较社牛的人啊,而且我的工作还是一名房产销售,作为一个销售出现这种情况感觉天都要塌了,我要怎么跟我的业主和客户及同事正常交流呢? 很迷茫的情况下把这种情况跟一个朋友讲了讲,问他要不要去医院要去哪家医院看什么科室,很怀疑自己是焦虑或者抑郁,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所谓的躯体化反应… 他让我不要着急,他说他之前也有过差不多的状况,具体是怎么渡过并恢复的呢? 他说我可能是缺乏锻炼,身体各方面体质跟不上,身体血氧浓度太低,姨妈不规律、血糖也低导致的,他让每天多运动,坚持锻炼跑步,慢走,规律饮食,坚持差不多一个月就会好很多…他说让我相信他… 可是我每天真的好累啊,感觉说几句话都大喘气,我该相信他吗? 你们谁有过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该让身体知道到底谁才是身体的主人?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