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比翼鸟(又称“蛮蛮”或“鹣鹣”)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上古神兽,其形象与寓意在历史中经历了从灾祸象征到爱情图腾的深刻演变。 - 据《山海经·西山经》载,崇吾山有一种鸟“状如凫(野鸭),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此处比翼鸟的出现预示洪水灾难,被视为凶兽。 《海外南经》补充其外貌“青赤色,两鸟比翼”,强调雌雄相依的生存特性。 - 《尔雅·释地》将比翼鸟列为南方“不比不飞”的奇异生物,与比目鱼(东方)、比肩兽(西方)等并列,统称“鹣鹣”。 - 《博物志》赋予其神话色彩:“死而复生,必在一处”,深化其生死不离的意象。 每只比翼鸟仅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必须雌雄并肩依靠才能飞行。 外形如凫(野鸭),羽毛青赤相间,双鸟并飞时色彩鲜明。 因其生理缺陷,成为“合作共生”的天然象征,后世引申为亲密关系的隐喻。 比翼鸟的寓意从先秦至唐代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先秦:灾祸使者 商周时期,其出现关联洪水,名字“蛮蛮”(蛮横之意)反映先民对自然异象的恐惧。 周代:祥瑞之兆 《逸周书》记载周成王时,比翼鸟作为贡品献礼;《瑞应图》称“王者德及高远,则比翼鸟至”,成为政治清明的吉兆。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一句,将比翼鸟与连理枝并列为忠贞爱情的终极象征。这一转化可能受民间传说影响,如“柳生与黄莺”殉情化鸟的故事。 魏晋后的文学创作逐步剥离其凶兆属性,聚焦“相依共生”特质,最终在唐代诗词中定型为爱情符号。 殉情化鸟 传说贫农柳生与富家女黄莺相爱,遭阻挠后双双身亡,两人心脏化为单翼鸟,合体后方能飞翔,遂称“比翼鸟”。此故事衍生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 三国“比肩人” 东吴陆东美与妻子形影不离,妻逝后殉情,合葬墓长出连理梓树,常有双鸟栖居,被孙权赐名“比肩里”。其子延续父母深情,称“小比肩”。 比翼鸟与比目鱼并称“鹣鲽”,喻夫妻情深;连理枝、比翼鸟构成古典文学“爱情符号矩阵”。 其“残缺需互补”的特性,成为儒家“和合”思想与道家“阴阳相济”观的具象化载体。 有学者提出,《长恨歌》以比翼鸟暗喻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引发国难,暗合《山海经》灾祸原型,构成双重隐喻。 比翼鸟从《山海经》中的洪水凶兽,蜕变为华夏文化最深情的符号,既是先民自然崇拜到人文关怀的思维跃迁,也是文学重构神话的经典案例。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5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