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2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9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出师表》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南阳”的注释问题。这个注释可不简单,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历史的准确理解。那么,怎样注释才最规范呢? (第一部分) 首先,得明确“南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南阳”,指的就是东汉南阳郡的郡治——宛城,也就是今天河南南阳城区一带。 广义的“南阳”,则是指整个东汉南阳郡,包括宛城在内的三十七个县,是一个大的区域概念。 把这两层意思都说清楚,读者才能准确把握。 (第二部分) 其次,注释广义的“南阳”,也就是南阳郡,必须精准! 一方面,范围要准。不能笼统地说“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一带”。像河南的信阳、驻马店部分地区,湖北的恩施、孝感、襄阳东部大洪山以南等很多地方,历史上都不属于南阳郡,这些得剔除掉。 另一方面,郡治不能漏。注释南阳郡,一定要说明它的治所是宛城,这是最基本的历史地理常识。 (第三部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注释要中立,不能夹带“私货”。 注释“南阳”这个地名,就专心说清楚它的地理范围、行政层级、治所这些基本信息。不要把“诸葛亮躬耕地”这种有学术争议的话题扯进来,更不能借机表达自己的偏向。 如果实在想补充,可以客观提一句“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与襄阳存在争议”,仅此而已。 (结尾) 总之,给《出师表》的“南阳”做注释,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规范方法为准则,做到概念清晰、范围精准、立场中立。这样才能让大家准确理解历史,体现学术注释的严谨和公信力。#知识分享 #出师表南阳去注释化 #三个隆中论 #毒教材引发社会反思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