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芷1周前
深度解读帛书本《道德经》德经第一章,处实去华 “道”和“德”是老子在全书中重点阐述的两个核心概念,“德”由“道”生成,受“道”的支配,遵循“道”的主旨行事。在本章中,老子谈到了备受儒家推崇的“仁”“义”和“礼”,但他对这些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的态度却与儒家大相径庭。老子将本章中提到的哲学和伦理道德概念排了次序,“道”当然是处于第一位的,之后依次是“德”“仁”“义”和“礼”,其中“德”又有“上德”和“下德”之分。显然,“上德”才是老子所说的由“道”派生出的真正的“德”。上德之人不在意形式上的“德”,下德之人则教条地死守所谓的“德”,所以“有道”与“无道”的区别就十分明显了。“上德不德”就如同“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因为大“道”顺其自然,不需要用“仁”“义”来人为地修饰。法律的产生是为了惩治犯罪,如果没有人犯罪,法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老子强调“返璞归真”,认为人间的仁义道德、礼仪制度不过是对失道失德的粉饰。“仁”在失道失德后用来调整人际关系,“义”在“仁”丧失后用来规定人的行为,“礼”在“义”丧失后用来稳定社会秩序。如果社会充满和谐与友爱,那么要“仁”“义”还有什么用呢? 老子看到了社会道德的堕落,却没有探讨其中的原因,一味地强调去“仁”“义”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远没有达到老子所理想的那种状态。祝愿每一位都能常沐喜乐顺遂无忧。愿我们在这一程中,皆能有所得有所悟,福生无量天尊#道德经 #道家文化 #人生 #上热门 #道教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晶之道4天前
于和伟这句话让我们明白,这个社会狠狠地教会了我五个字:坑、蒙、拐、骗、偷。乍听起来,这似乎是教唆人走向邪路,实则不然。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过于单纯和善良往往容易成为牺牲品。我以自己付出代价的经验来讲述,领悟这五个字的内涵,并非鼓励你去作恶,而是要学会识别和防范世间的险恶。 首先,所谓“坑”,指的是人生中无处不在的陷阱。生活不是童话,职场、商场中,总有利益驱动的算计。我曾经轻信他人,结果被同事坑害,项目失败,损失惨重。事后我才明白,学会识别陷阱,不是去设陷阱害人,而是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我的弯路。 其次,“蒙”代表欺骗和隐瞒。社会里,信息不对称是常态,许多人靠伪装和谎言获利。回想我年轻时,被一个看似真诚的合作伙伴蒙蔽,合作破裂后追悔莫及。从中我学到,保持清醒,学会辨别谎言,才能减少被误导的风险。 “拐”则意味着曲折和陷阱的路径。人生路并非直行,总有人设下拐点,误导方向。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努力就能成功,却忽略了策略的重要性。通过教训,我明白,需要灵活变通,但不可偏离正道。 至于“骗”,它强调的是一种迷惑性的行为。我曾在生意中遭遇骗局,差点破产。这让我学会,诚信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识破骗局,冷静分析。 最后,“偷”并非鼓励盗窃,而是指在资源竞争中,机会往往被“偷”去。我曾因不够敏锐,错失良机,看着他人抢先一步。这教我懂得,时间、机会都是稀缺资源,要学会争取和保护。 总之,这五个字不是道德沦丧的指南,而是现实的警钟。人生在世,善良是底色,但缺乏智慧的善良是脆弱的。通过我的经验,我相信,如果你能领悟其中一个字的内涵——比如学会识别“坑”,或防范“蒙”,就能少走许多弯路。记住,这世界不会因你的单纯而温柔,唯有增强智慧的铠甲,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稳步前行。 #影视剪辑 #人生智慧#人生感悟#思维格局 #城中之城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18: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1周前
引述 政治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从政的人,最好具有礼让的意识,把位子让给最合适的人。让合适的人来做合理的事,便是礼让的道理。自己既然是合适的人,则,发扬礼让的精神,使大家减少争端,促进和谐。就应该以身作 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应该礼让。凡事不争先恐后,多替别人想想,不要专注于表面的礼仪,却能够尊敬自然的天地、孝敬祖先父母、尊重社会的历史人文,并且遵循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如此,才会把礼的实质意义,充分呈现出来。 然而,礼让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一切都应该礼让。请看后面《卫灵公篇》“当仁不让于师”,便知道倘若为了仁义,虽然面对着自己的师长,也应该据理力争,不可以礼让。 生活智慧 (一)刑法毕竟是消极的、负面的,只会教人避免走上死路,并不能教人快乐地生活。礼让的道理,才是积极的、正面的。人人把礼让的精神发扬起来,社会有秩序,大家重和谐,很可能刑法都备而不用,反而不受重视了。 (二)礼让的根本,在于恕道。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种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很难看到。中国人最重视恕道,对世界的贡献,十分重大。 (三)我们一向自称礼仪之邦,大家十分重视礼让。想不到久而久之,反而养成争先恐后,甚至于不择手段地恶性竞争,实在令人遗憾! [建议] 培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良好习惯。把宽恕礼让当作自己的主要行事规则。在『礼让为先』与『当仁不让』之间,找出合理点。#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论语遍地开花#日常分享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5
暮雪5天前
跟俞敏洪一起行走,每一步都算数!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广为流传的箴言,精准地概括了现代人在浮躁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两种路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新书《在路上:老俞的行走》,则是对这句话最鲜活的诠释。 俞敏洪,其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从三尺讲台白手起家,到打造出中国教育产业的航母;面对行业剧变时,他断腕求生、转型直播电商。然而,当事业的狂潮暂告段落,人生的下半场如何开启?这本书给出了他的答案:走向旷野,走向内心。 《在路上:老俞的行走》记录俞老师5段旅行游记,包括南疆之旅、川滇横断之旅、东南亚之旅、海南之旅、青海之旅,其中包括景色、历史、文化的介绍以及俞老师的人生感悟。 在这本书中,俞敏洪以独特的视角,在旅途中品味山河,在行走中体悟生命,在壮阔天地与质朴人心中汲取养分,从而完成一场深刻的身体和心灵的远行。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跟随着俞老师的脚步,从南疆的哈密开始走进黄沙古道、走过跟各种遗址和废墟、看猎鹰表演、饮酒歌唱…… 一路上天地广袤、景色壮美,雪山、湖泊、长风万里、苍茫云海…… 那些对我来说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渐渐变得熟悉起来;那些人文历史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些从未欣赏过的美景也一一在眼前闪过。 书中让我很感触的一句“在路上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坐在办公室觉得时间好慢,度日如年,行走在路上,时间跑得比汽车还快,刚迎来朝霞又送走晚霞,酒还没有喝干,东方已露曙光。” 谁不渴望这 “刚迎来朝霞又送走晚霞”飞快时光呢? 《在路上》并非一本严格的旅行指南或励志鸡汤,它更像是一本行旅笔记,它记载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种可借鉴的生活态度。这是一次融入大自然的身心之旅,是一次敬畏天地的朝圣之旅,更是一场探寻真我的发现之旅!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又多少人能有勇气、有实力去“行万里路”?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本《在路上:老俞的行走》,就像和俞老师同行一样,没有白走、每一步都算数! 📖书名:《在路上:老俞的行走》 ✍作者:俞敏洪 🏠出版: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出版社 #俞敏洪#在路上#旅行日记#风景在路上#我会被文字打动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星辰4天前
怀赤诚之心,辨是非之路 总有一些人见不得中国的蓬勃发展,每当祖国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他们便如芒刺在背、坐立难安。但正如教员曾言,这类刺耳的声音越多,恰恰印证着我们的脚步越坚定、成就越显著;反对的声浪越汹涌,说明我们突破的阻碍越大、攀登的高峰越高。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从不是在无人置喙的温室中长成的——没有敌人的非议,反而意味着尚未拥有改变格局的力量,尚未站在足以引人瞩目的舞台中央。 我们从不排斥合理的质疑与真诚的抱怨,因为这是社会向阳生长的重要力量。现实中难免存在不公与缺憾,总有角落照不进阳光,总有群体面临困境。此时,那些敢于为百姓发声、勇于揪出欺压民众、以权谋私、为富不仁者的声音,是刺破黑暗的利剑,是推动正义的基石,更是促使社会不断完善、向着善良与公平迈进的动力。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擦亮双眼,分清每一种声音背后的底色:是真心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担忧,为同胞的福祉奔走;还是怀揣别有用心的企图,借“批评”之名行“破坏”之实。 回望历史,旧时代的汉奸之中,或许有少数人是为生存所迫、无奈妥协,但更多的,是主动屈膝献媚的投机之徒。他们自身无能,却偏要在同胞身上寻#找病态的优越感;对待自己的族人,手段甚至比外敌还要残忍冷酷。究其根本,是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与热爱,只剩下个人利益的算计与私欲的膨胀——在他们眼中,家国大义远不及一己之私,同胞福祉比不上眼前的蝇头小利。 如今,也有一些人从未踏出国门半步,却被外界的片面宣传所迷惑,天真地以为只要踏足异国他乡,便能迎来截然不同的人生。可他们不曾看清,就拿美国所宣扬的价值观来说,其核心本质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不养闲人,更不包容庸者。纵观美国历史,前期的外来族裔无不是凭借过人的能力与价值,才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你能为社会创造多大的价值,才能拥有多大的立足空间;若无法贡献力量,终将沦为被时代抛弃的边缘人。 还有人羡慕所谓的“国外福利”,却忽略了其福利体系背后的逻辑:那里的“人民”,与我们认知中涵盖全体同胞的“人民”截然不同,只有具备能力、做出贡献者,才配享有相应的福利。美国与传统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从诞生之初,便是由一群精英阶层聚集而成,缺乏传统社会中广泛的阶层构成,因此早期并未显现尖锐的阶级矛盾。即便是唯一一次内战,本质上也是大资本家与大地主之间,同一精英阶级的利益博弈,与底层民众的诉求并无太多关联。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一口蛋糕变神仙 #举杯万事接轻松 #举杯万事接轻松 #跟着邓超独家dua起来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至圣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老祖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此皆言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为才?聪明技巧是也;何为智?谋虑变通是也。才者,世人之所珍重者也。特以功名非才智不能成,财货非才智不能得,应世接物皆以才智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但人未之深思耳。盖用才智以求名利,日夜劳心,为名利所迷。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福而不知祸。费精耗神,争强好胜,思虑过度,精液涸干,身躯衰败。甚至名利未得而性命已丧,岂不是用才用智,反被才智所害乎?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才智误事最大。一举一动,仗自己小聪明,假伶俐,便在人前夸能,自谓人莫我若。若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或强辨是非而欺压尊长,或妖言邪语而作孽惑众,或记几宗公案而借取迷人,或作几句诗歌而自负有道,或学些扭捏功夫而以盲引盲。甚至胶执己见,以男女为阴阳,引人作孽,而入于采取;以金丹为有形,耗人钱财,而引人烧炼。只此皆是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管窥蠡测,俱是黑夜里走路径,涸井中作生活。殊不知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韬明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一念纯真,万有不知。寻明师,访良友,以性命为一大事。老老实实,朴朴诚诚,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才智关口打通。扫去外用之假才智,就于内用之真才智。将诸般争强好胜,师心自用,妄猜私议,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等等偏病,一笔勾消。改头换面,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庶乎学道有望。否则,予圣自雄,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反落於后。妄想明道,难矣。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