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左宗棠安置政策 陕西回民军部分在金积堡归顺清军后,如何安置,对此左宗棠颇费头脑,他亲临勘察,最终选中隆德、固原、平凉、华亭四州县交界之化平川,即现在泾源县。左宗棠在给皇帝的奏稿中称:"臣勘察得平凉、华亭交界之处化平川,宽六七十里,长三十余里,窑洞三百余,土沃水甘,人迹断绝,可安置万余丁口”。 左宗棠安插的具体办法是:一、对于迁移回民,沿途地方官吏要接送保护,禁止恐吓;二、迁移回民成年人每人每日发给粮八两;迁移小孩每人每日发粮五两;三、随带骡马按日发给草料;四、沿途经过驿站住宿,应找窑洞安置,并供给柴火;五、到达后,对贫困户,每人每日发粮食半斤。 左宗棠在陕西回民迁徙居住的地方,由委派的地方官点名造册,编制户口册,按户安插。"每户发良民牌,填写姓名、年龄、籍贯等,每十户、每百户设置一名基层管理者,协助地方官严格约束回民。每十户配发一犁、一镰、一锹。 安置区的回民日常流动,也做了一定限制,恐怕一旦聚集再生事端。如要跨省外出,要报请官府发给"路票",并限期返回;不准私养马、私藏军械;不准擅自修筑院墙房屋;不准阿訇管理回民事务;严禁新教传播;修建清真寺不得高过二丈四尺。当时县境有不少人以伐木卖柴为生,到平凉城卖柴,还得在城门关卡领腰牌带上。回民进城早进晚归,不许在城内住宿, 平凉民间保留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5月由左宗棠签发的盖有官印的“良民门牌”和“平凉善后总局为给发单以为执照”等文书和证件。原陕西咸宁县八家马村马德玉一家被安插到平凉白坡一带。马德玉一家辛苦一年,开荒地10.42亩。官方进行了丈量,并发给土地执照,盖着官方印章。 “良民门牌”上写着:清代陕西省高陵县回族虎兴发,经回绅张代雨担保,安插甘肃省平凉县南岔编为三牌,以务农为业,安分守法,与汉民和睦相处,不准兵勇滋扰,不准汉民欺凌。 清政府经过以上措施,逐渐稳定了安置区回民的日常生活、经济生产活动,安置区人民彻底摆脱了逃难、战乱、担惊受怕的日子,开始了正常的安居乐业生活。 光绪初年,对于回民的一些限制措施,逐渐取消,安置区回民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回汉人民在清政府领导下,和谐相处、一起努力向前。#陕甘回民起义#同治陕甘回民 #左宗棠#白彦虎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6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3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15: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
00:00 / 1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1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