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
00:00 / 1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1
刀笔之吏 指主办文案的官吏,也指专门写状子的讼师。在古代,人们用竹简木牍书写,写错了就用刀削去,所以称主办文案的官吏为“刀笔之吏”,后多含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舞文弄墨、用笔杆子进行歪曲事实或罗织罪名的人。 典故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说的是秦朝时萧何曾担任刀笔吏,那时他还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事迹。这里的“刀笔吏”就是指萧何当时从事的文书工作。 秦朝时期,萧何担任沛县的主吏掾,是一名负责管理文书档案等事务的刀笔之吏。他熟悉法律条文,办事认真严谨,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萧何就与他相识并对他多有帮助。后来刘邦起义,萧何跟随刘邦,凭借着自己在文书管理和法律方面的才能,为刘邦出谋划策,管理军队的物资、人员等各种档案资料,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刀笔之吏”最初是一种普通的官职,但像萧何这样的刀笔吏,凭借自身才能和机遇,也能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也有一些刀笔吏利用手中的笔和职权,为非作歹,随意篡改文书、陷害他人,这也是“刀笔之吏”后来带有贬义色彩的原因之一。 成语释义典故:#刀笔之吏 #成语典故 #成语大全 #成语故事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1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9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