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16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7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8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豆包」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和几个使用小技巧 「豆包」想必大家都在用。想把它用得更好,其实有些门道。我做了份总结,希望能帮你提升效率,让「豆包」更懂你。 一个隐藏的真相 「豆包」的“打电话”功能,你可能觉得它挺懂你,其实它会在使用中悄悄记录相关信息。我做实验发现:在“打电话模式”下,它能输出我擅长写提示词等个人信息,而普通对话模式下则装作“不知道”。问题不在收集,而是目前无关闭入口。 一个需要理清的概念 在「豆包」之前,我们用过「小米音响」「小度音响」这类智能音箱,但它们常常听不懂。原因在于:它们是“小模型”,靠关键词匹配;而「豆包」是“大模型”,能理解语义,所以更聪明。 一个扎心的事实 和「豆包」或「元宝」「DeepSeek」聊久了,会觉得它记住你了。但真相是:AI 助手没有“记忆”,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那种“记忆感”其实是外部系统实现的。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失忆的大脑”,需要“白板”和“记事本”: 白板:临时存储,可擦写但容量有限。 记事本:长期存储,但查找不一定精准。 工作流程分两种: 直接回答:对话写入白板 → 大脑处理 → 回复。 检索后回答:对话写入白板 → 检索记事本 → 写回白板 → 大脑处理 → 回复。 所以关键在于“白板”的内容质量,它决定了输出效果。一个灵魂拷问:如果一个人无法产生新记忆,你还会和他谈恋爱吗? 几个小技巧 既然 AI 是“失忆大脑”,只能处理有限“白板”内容,那就要学会利用: 不同的事开不同对话:每个对话就是一个独立“白板”。写周报和问旅游建议要分开,让信息更聚焦。 用符号做区隔:需求和原始内容用符号分开,能让 AI 理解更精准。我常用 ###### 分割。比如: 针对如下内容,找出错别字: ###### …(原文) ###### 给足上下文:问减肥建议时,补充年龄、体重、饮食习惯等信息,答案会更惊艳。 提示词依然重要:自然语言虽简单但不精准,适当学习编程式提示能事半功倍。比如提取短视频文案时,我会写成结构化输出: <outputs> { "title": "{text}", "author": "{string}", "video_script": "{text}" } </outputs> 理解「豆包」是“失忆大脑”,思考全靠“白板”,就能更好使用它。与它对话时,留意“白板”上的信息对不对,常常会有奇效。【「柏导叨叨」公众号】 #GEO #AISEO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