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0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61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会师与中国革命新篇章。 1928年4月28日,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革命队伍,在罗霄山脉深处紧紧握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山雨欲来:会师前的革命形势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湘赣边界,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辗转粤北湘南,苦苦寻找革命出路。 两支队伍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在井冈山虽然站稳了脚跟,但部队人数有限,根据地范围狭小。朱德、陈毅的部队虽然人数较多,但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疲于奔命。革命的火种在风雨中飘摇,随时可能熄灭。 历史性的握手: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何长工前去接应。4月28日,两支队伍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毛泽东与朱德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历史性的握手,是革命力量的汇聚,是胜利的曙光。 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纪律严明,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坚强柱石。 燎原之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井冈山会师后,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不断扩大,土地革命深入开展,红色政权日益巩固。 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 精神丰碑:井冈山精神的传承 井冈山会师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指战员们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