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在脱贫攻坚这场举世瞩目的伟大战役中,“万企帮万村”行动将民营企业的力量与贫困村的脱贫需求紧密相连,成为脱贫攻坚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自2015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来,无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它们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精准帮扶对象,通过签约结对、村企共建的主要形式,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贫困地区 ,为贫困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就业扶贫为贫困户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大门。企业纷纷面向帮扶对象招收员工,并且加大岗前、岗中培训力度,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这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还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一些民营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将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帮助贫困学子掌握专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企业通过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公益信托或通过中国光彩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开展扶贫活动。在贫困地区,许多企业援建村屯道桥、饮水工程、卫生设施、文化场所,助力危房改造、光伏扶贫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同时,企业还聚焦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公益活动,为他们送去关怀和希望。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无偿捐赠110亿,并抽调2108人的扶贫团队常驻乌蒙山区。通过产业扶贫,帮助毕节打造了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通过搬迁扶贫,让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通过就业扶贫,为大量贫困人口提供了工作岗位。经过不懈努力,恒大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众多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为毕节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开展帮扶工作时,最大限度保留村里的古村落传统风貌,对建筑立面、出入口、农耕道、文化广场、泉水系统进行“微改造”。同时,积极推进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改造等事项,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还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返乡创业和致富,将仙坑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特色田园美丽乡村。#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小康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21
陈彦臣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福祉。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提升工程,有力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要认清工作形势,切实增强打赢打好巩固衔接收官之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陈彦臣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慎终如始抓好巩固衔接各项工作。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毫不松懈巩固脱贫成果,大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要加强党的领导,以严实作风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拧紧责任链条,切实改进作风,严格督导问效,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毛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叶宜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迅速传达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和区工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圆满收官的信心和决心。要聚焦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制定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以过硬作风和务实举措,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高效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强大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区直各单位(含条块单位)、区焦投集团、焦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三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各驻村工作队、各村(居)书记参加会议。#乡村振兴dou行动 #新闻 #毛集实验区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毛集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什么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系统性扶贫工程,其核心是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福祉、夯实发展基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随后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构建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此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多项政策密集落地,形成全方位扶贫体系。 脱贫攻坚坚持“六个精准”(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路径,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关单位定点帮扶、东部支援西部、企业结对贫困村、科技人才下沉一线。中央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强化金融支持;对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在待遇保障、提拔使用上予以倾斜,激发一线攻坚动力。 经过持续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道路、水电、通信)跨越式发展,特色产业(如电商扶贫、乡村旅游)蓬勃兴起,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无数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奉献践行使命,打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致敬每一位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者!你们以初心照亮使命,用担当消除贫困,把心血浇灌在田野,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科普#我要上热门 #科普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34
雨露计划:以教育之光照亮脱贫振兴路 雨露计划,是党和国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部署的战略性民生工程,核心锚定“精准赋能、断代脱贫”,通过靶向扶持激活脱贫群众自我发展动能,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从政策逻辑看,雨露计划绝非简单资金拨付,而是立足“教育筑基、能力破局”的长远布局——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为支点,撬动社会力量,锁定农村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依托中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将“输血型”帮扶转为“造血型”发展,让脱贫群众从“等帮扶”变“能发展”。 在覆盖精度上,雨露计划兑现“应助尽助”:全国农村脱贫家庭、监测对象家庭中,在中高职院校注册学籍的全日制学生,无论求学地域,均可依规申请补助,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亟需处。 回溯实践,雨露计划温暖有力:数年间,超1200万名脱贫家庭子女借此走进职业教育。他们携技归乡,或深耕农业现代化,或投身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数据显示,2015-2020年,雨露计划毕业生家庭户均工资性收入增长308%,是脱贫人口中收入增长最快最稳的群体,既改写家庭生活,更深植“奋斗改命运”信念,破除“等靠要”思想。 于社会维度,雨露计划是公平“摆渡船”——为脱贫家庭子女铺就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通道,缩小城乡、贫富间教育与发展差距,让每个孩子凭本事定义价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可以说,雨露计划既是润泽希望的教育工程,更是凝聚民心的暖心工程。它以政策温度焐热千万家,以发展视野照亮脱贫路。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这一政策将持续发力,助力更多脱贫家庭以教育为钥改写命运,在奋斗中奔赴共同富裕。 #政治 #考公#乡村振兴#脱贫攻坚@DOU+小助手 @我要上热门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知安2月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去“穷帽子”,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这场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成为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阶梯。现实中,巩固脱贫成果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脱贫户因病因灾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易受市场波动冲击;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依然突出,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医疗需求亟待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偏远山区的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仍需持续完善。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钥匙。在产业振兴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贵州毕节发展高山冷凉蔬菜,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陕西延安依托苹果产业,打造从种植、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果农年均增收数千元。人才振兴领域,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创业,他们运用电商直播、数字农业等新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各地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脱贫劳动力掌握养殖、手工制作等实用技术,增强就业竞争力。生态振兴上,曾经因过度开垦而退化的土地重披绿装,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蓬勃兴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系统施策。在政策层面,中央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持力度,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对帮扶,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共享。在实践中,一些地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如浙江“千万工程”让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四川凉山州通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区实现就业,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每一个乡村、每一位群众都不能掉队。只有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从脱贫摘帽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跨越。#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小康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