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
二十四拜礼,又称“大礼”或“二十四拜”,是中国传统祭祀礼仪中极为隆重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祭祖、敬神以及婚丧仪式等场合。因其需行礼者叩首二十四次而得名,整套流程复杂且动作繁多,对行礼者的体力和礼仪知识有较高要求。 动作流程 基本框架:二十四拜礼通常遵循“前7后8中9拜”的步位划分,即前七拜、后八拜、中九拜,共二十四个叩头。行礼时,参礼者需按特定路线在祭桌四方进退叩首,配合唢呐伴奏,依次完成上香、祭酒、焚纸等步骤。 具体动作: 前七拜:主祭人着孝袍进入祭祀区域,首先向司礼施礼道谢,继而回到灵棚芦席中间站定,注视仙逝者遗像,弯腰一揖。随后,右跨至祭桌右角,一揖一叩,再叩,起身作揖,完成一拜;左跨至祭桌左角,重复相同动作,共三拜。之后行至祭桌前,作揖起身。 中九拜:分为右三拜、左三拜、中三拜。右三拜与左三拜动作相似,均为一揖一叩,重复三次;中三拜时,主祭人向左右司礼答谢,司礼高喊“孝子谢客”,祭礼至此完成大半。 后八拜:与前七拜相似,但中二拜时,主祭人需向前三步,一步一揖到祭桌前,叩头、焚金纸、悲恸哭,被扶起后再叩头、起身作揖,后退二步,一步一揖。 变体与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对二十四拜礼的具体动作和步位划分存在差异。例如,河南地区分三遍完成叩首,淮北丧礼融入灵前跪拜环节,鲁西则简化为十二叩。此外,还有“龙摆尾”“秧歌步”“凤凰展翅”等变体,体现了民间礼仪的适应性传承。 适合人群 亲属关系:二十四拜礼通常由死者的亲侄子、亲外甥、亲女婿辈或亲外孙等人行使。这些人与死者关系密切,通过行此大表达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道。 2 特定身份在鲁西南等地区的民间丧事中,只有给极近的亲属祭祀行礼时才能用此大礼。这种亲近关系有严格标准,血缘一般不能跨越两代,如娘家侄子、女婿、干儿子等才会行此大礼。 礼仪传承者:由于二十四拜礼动作复杂、流程繁琐,现今会此礼仪的人已较少。因此,它也更适合那些对传统礼仪有深厚兴趣、愿意学习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 #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 #二十四拜
00:00 / 2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