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2
种植"争气苗"的村庄 在贵州省黄平县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藏着一座名为黄飘大寨的苗族村寨。这里的生活节奏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尤其在村民们心中“比”的标准上,更是跳出了世俗的框架,勾勒出一幅独属于深山苗寨的精神图景。 提及“比”,世人多会联想到物质层面的较量——谁家的砖瓦房更高大,檐角雕花更精致;谁家的存折数字更可观,生活器物更奢华。但在黄飘大寨,这样的“比”从未成为主流。村民们心中的“标尺”,始终指向精神世界的丰盈:他们不比家境殷实,只比谁家的夜灯熬得更久;不比器物精美,只比窗棂间飘出的读书声更清亮,能越过山间的沟壑,传到对面的高坡之上。 初闻此事时,难免让人产生疑惑:在快节奏的当下,夜灯长明、读书声远,似乎早已不是众人追捧的“亮点”,这样的“比”,究竟有何意义?直到亲眼踏入这座村寨,方能读懂其中的深意。每当夜幕降临,寨子里一盏盏灯火次第亮起,灯光下,是孩童伏案读书的专注身影,是家长陪伴学习的耐心模样。那些透过窗棂传出的读书声,或稚嫩或清亮,在山间夜色中交织,成了比任何音乐都更动人的旋律。 在黄飘大寨,“比学”之风早已融入日常,更催生出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村民老潘家的双胞胎姐妹,便是这股风气滋养出的“佼佼者”——姐姐如今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妹妹也于今年成功考入南京财经大学。消息传回寨中,村民们纷纷向老潘道贺,称赞他家“种出了摇钱树”。老潘却总是笑着摆手,语气朴实而坚定:“啥摇钱树,俺们种的是‘争气苗’!”这一句“争气苗”,道尽了黄飘大寨村民对教育的重视,也道出了他们对“富足”的独特理解——比起物质财富的积累,子女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学识赢得尊重,才是最珍贵的“收成”。 黄飘大寨的这场别样之“比”,如同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在黔中山沟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它摒弃了物质攀比的浮躁,坚守着精神富足的初心,不仅让村寨充满了向上的力量,更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苗寨人的价值观。如今,这股“比学”之风已成为黄飘大寨的文化符号,它或许暂时藏于深山,但正如山间的树苗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份对知识的敬畏、对精神富足的追求,终会被更多人看见——原来真正的富足,从不是物质的堆砌;真正的体面,始终源于精神的丰盈。而黄飘大寨,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认知传递给每一个走进它、了解它的人。#航拍最美家乡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7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