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39: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6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中国香港#维多利亚女王雕像#香港议员何君尧#2025年7月,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他提议把香港的皇后大道改名,再把维多利亚公园里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挪走,换上林则徐的铜像。 2024年7月,香港通过《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废除“女皇陛下”、“总督”等法律条文中的殖民词汇。法律条文可以一夜修改,但深植于市民日常生活的地名与雕像却成为更难消除的印记。2022年11月,他首次提议用中国杰出人物轮替命名公众场所,名单涵盖从岳飞、文天祥到李小龙、金庸、钟南山等民族英雄与现当代杰出人物。本次立法会提议,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何君尧建议将充满了英国殖民色彩的皇后大道、维多利亚港改名,去除英国殖民色彩和英国皇室关联,移除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替换成林则徐,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选择。这位1839年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直接触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那场导致香港割让的战争。 而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正是大英帝国殖民扩张的巅峰期。香港在其任内成为殖民地,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将林则徐与维多利亚置于同一空间,无异于将侵略与反抗的历史并置。“(人们觉得)天天去维多利亚公园挺好,但忘记了维多利亚对香港、对中国内地造成了什么伤害。”何君尧在立法会直言。他主张若保留女王雕像,必须加设林则徐像形成历史平衡,“把肮脏面拿出来给人看”,让港人搞清楚英国对香港造成的伤害,揭露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伤害及对香港的殖民伤害,而殖民名称却恰恰掩盖了英国对华侵略史,甚至于在美化民族伤痛。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的检讨全港所有包含有殖民色彩的地名,纠正对历史的扭曲认知,建立起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身份认同,推动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教育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