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涯ABC7月前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汉中#陕南 汉中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基于国防战略和工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背景与启动 1. 战略需求: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复杂国际形势,中央提出“备战备荒”,将工业向内陆转移。汉中因地处内陆腹地,秦岭、巴山环绕,战略位置险要,被确定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 2. 决策部署: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三线地区,1965年3月21日中央批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汉中三线建设正式启动。 二、主要建设内容 1. 交通基建:修建阳安铁路(1969-1971年),连接宝成与襄渝铁路,改善交通条件;改建西万公路(210国道)、新建周城公路(108国道部分路段)。 2. 国防与工业体系: - 航空工业:建成O一二基地(汉中运输机基地),1975年研制出中国首架大型运输机运-8,后发展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 - 核工业:建设405厂(中核陕铀公司)、813厂(锌业特材),成为全国三大核燃料加工基地之一。 - 机械与冶金:布局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等企业,形成机床产业链;建设汉江钢铁厂、略阳钢铁厂,奠定冶金工业基础。 3. 配套设施:建立3201医院等医疗保障机构,以及学校、生活区等,形成功能完善的“小社会”。 三、影响与遗产 1. 工业转型:汉中从农业地区发展为拥有航空、核工业、机械等多门类的工业基地,奠定现代工业基础。 2. 人口与文化:约30万建设者迁入,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塑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3. 后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部分企业搬迁或重组,如O一二基地南迁;遗留的工业遗址成为历史见证,部分转型为研学基地(如城固县陕飞北区)。 汉中三线建设不仅提升了国家战略防御能力,也深刻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格局,其精神遗产至今仍具影响力。 #汉中
00:00 / 1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重构世界的元素:驱动能源、国防与数字革命的隐秘战略材料​ 本视频系统剖析了13种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小金属,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与战略远见。这些金属虽然全球产量较低,但作为新能源、高科技、国防工业和数字经济的核心材料,其重要性与其市场规模极不匹配。许多小金属是主金属开采的副产品,导致其供应缺乏弹性,价格波动大,供应链脆弱。 中国的战略优势体现在其灵活高效的双轨模式:对于拥有丰富自然储量的金属(如稀土、钨),牢牢掌控上游资源端;对于国内储量不足但需求巨大的金属(如钴、锂、镍),则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战略性地主导了中游的加工和精炼环节,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建立了不可或缺的“战略咽喉”。报告将13种金属分为四大类进行阐述: 能源转型的“三驾马车”(锂、钴、镍):它们是动力电池的基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并控制了全球超过60%的锂和70%的钴的精炼产能,同时通过投资深刻影响了镍的供应链。 高科技与国防的“奠基石”(稀土、钨、钼):稀土(尤其是永磁材料)是电动汽车、风电和国防系统的关键;钨是“工业牙齿”;钼是“战争金属”。中国在稀土加工和磁体制造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同时也是钨和钼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数字与光学世界的“赋能者”(镓、锗、铟):它们对半导体、光纤通信和显示面板至关重要。中国是镓(占全球产量98%)、锗和铟的主要供应国,并已将这些金属的出口管制作为合理反制的地缘政治工具。 工业与创新中的“特种金属”(锑、铋、锡、钛):它们在阻燃、环保替代、电子焊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作用关键。中国是这些金属全球主要的的生产国或消费国。 综上所述,中国通过全产业链控制、战略储备体系建设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了在战略小金属领域强大的综合优势,这对国家能源安全、技术领先和地缘政治博弈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代码示例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华友钴业 #寒锐钴业: A股 300618 #北方稀土 #600111 #中国稀土 #000831 #厦门钨业 #600549 中钨高新 000657 金钼股份 601958 洛阳钼业 603993 / 港股 03993 宝钛股份 600456 西部超导 688122 本视频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分享与案例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基于本视频做出的投资决策,请理性看待,责任自负, 部分内容基于AI整理。
00:00 / 09: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中国国防战略设想 拥有核武器的世界,实在精彩。核武器从诞生到现在看来,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核武器遏制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大战的门槛。核武器之所以好处远远大于坏处,在于我们人类暂时的运气好。未来就很难说了。也许运气还是这么好,也许会有难以想象的糟糕事情发生。总之,未来难料。 对中国具有毁灭能力的国家现今有两个,俄罗斯与美国。而中国却不能毁灭这两个国家,从相互威慑上看,具有不对称性,我国处于劣势。我国相对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不完全处于劣势,毕竟我国具有核武器战争的有限报复能力。具有有限报复能力的国家还有法国、英国、不知道印度的报复能力如何?也就算一个吧!日本与德国,虽然常规力量很强大,暂时面对美、俄的突然毁灭性打击,报复能力基本为零。 如果中国被核武器突然毁灭性打击后,报复能力如何呢?估计,主要还是靠海里的核潜艇。不知道我国核潜艇设计水平如何?能不能被轻易搞掉。可见,核潜艇才是镇国之宝,对减少中国被全面突然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核潜艇的数量,要至少翻番。提高核潜艇的技术水平。如增强隐蔽能力,提高长期独立生存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行为。对核潜艇研究必须加大投入。核潜艇对美、俄之外的其他有核国家也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 为了对付印度、日本的海军,搞一批常规武器核潜艇也是很有价值的。这些核潜艇都不携带核武器,可以作为常规战略报复武器用。假如中印爆发战争,印度如果拦截印度洋上的我国商船,我国就可以用常规武器核潜艇偷袭印度军舰。可见,搞十几艘常规武器核潜艇也是很有价值的。不要设想动用战略核潜艇去搞别人的军舰,战略核潜艇可不是搞军舰的东西,是看家的。
00:00 / 05: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