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赵德彪2月前
本视频耗时一年,记录了我们把老家院角那片露天空地,变成现在这个温馨厨房的全过程。 还记得刚从那上海回来时,这里只有一个简陋的棚架,一口旧灶。下雨天得打着伞炒菜,风一吹,火苗就乱窜。我们决定自己动手,建一个真正的厨房。 从零开始,什么都不会。第一次和水泥,水放多了,稀得能喝;第二次又太干,裂得像龟壳。后来老师傅告诉我们秘诀:“水泥和沙子的比例要像和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我们终于学会了,原来盖房子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 铺地砖时,我们学会了拉线找平,一块砖一块砖地敲实。砌墙时,知道了砖要错开缝才牢固,就像生活里的难关,要错开扛才能过得去。刷墙时,涂料沾了满脸,却笑得开心。自己车木板做案板,锯歪了三次,但用起来比什么名牌都顺手。 这些技能在上海的写字楼里毫无用处,不会有人为你会和水泥而给你加薪。但在故乡的土地上,这是最实在的学问——如何让一面墙立得住,让一块地砖铺得平,让一个灶台烧得旺。 一年过去,视频里的画面从荒芜变成温暖。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一个厨房,更是一种底气。原来人生真正的体面,不是懂得多少高端知识,而是无论落在怎样的土壤里,都能扎根生长的能力。 如今站在这个亲手建成的小厨房里煮饭,窗明几净,灶火正旺。忽然明白,我们建的不是厨房,是故乡;学的不是手艺,是生活。 人生下半场,我们不再追求飘在空中的楼阁,而是安心扎根泥土,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这或许就是返乡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在创造具体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抽象的乡愁最踏实的安放方式。 #记录真实生活 #新农人计划2025 #农村生活 #德彪灿灿
00:00 / 1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