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2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5
祁连山 祁连山,横亘于青海与甘肃之间,不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更是半部中华历史的脊梁。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翻越祁连,大破匈奴,一举收复河西走廊,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从此祁连成为汉朝与匈奴对峙的界碑。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皆由此穿越,祁连的冰雪与风沙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昭君出塞,虽未直越祁连,却使这条战线上烽火暂歇,换来汉匈和平。大唐在祁连以西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诗人高适随军戍边,写下“祁连城下沙如雪”,将祁连的壮美与边关的苍凉写进唐诗,流传千古。祁连山以南是青藏高原,牦牛与经幡随风摇曳;山北是河西走廊,绿洲与长城交织成画。它不仅分隔了干旱与半干旱,也连接了中原与西域,见证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今日再访祁连,张掖山丹军马场草浪翻滚,仿佛霍去病铁骑犹在;酒泉因霍去病倾酒入泉而得名,酒香中藏着英雄豪情;嘉峪关城楼正对祁连雪峰,明代将士曾在此望雪如望长安。莫高窟壁画中,祁连的雪影若隐若现,佛陀与将士共守一城。祁连山不只是风景,它是中华文明的脊梁,是历史沉淀的丰碑。它用风雪与草原、战争与和平、诗歌与信仰,讲述着一个民族如何在山河间书写辉煌。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江源1周前
青海拉脊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系东段,是南祁连山脉的一个支脉,山体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其西段又被称为日月山。它绵延约260公里,宽度约在20公里至40公里,山峰海拔在4000至4800米之间。它横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海南州共和县、贵德县以及海西州天峻县,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 拉脊山山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拉脊山藏语原名“贡毛拉”,意思为“鹰飞不过之地”,后因栖息大量嘎拉鸡得名“拉鸡山”。嘎拉鸡是石鸡的俗称,学名Alectoris chukar,属于鸡形目雉科鸟类,其嘴和脚呈珊瑚红色,头颈部有黑色环带,羽毛艳丽,是一种外形很漂亮的中型鸟类,它分布在欧洲、小亚细亚、中亚、印度和中国西北、华北至东北等地区的高山岩石坡和丘陵沙石坡上,是一种观赏鸟,被巴基斯坦奉为国鸟,也被中国列“三有”保护动物。清晨来到拉脊山,嘎拉鸡“嘎嘎嘎”的鸣叫声婉转如歌,悦耳动听,如同大自然的呢喃。二是拉脊山的形成与青藏高原持续隆升有关。三千五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向上拉伸,开始不断的隆升。之后,经历一千三百万年前、五百万年前及二百六十万年前三次剧烈的抬起后,青藏高原发育成形,祁连山上升为规模庞大的祁连山系,形成南祁连山支脉拉脊山,因地质构造形似隆起的脊梁,演化出“拉脊山”称谓。 拉脊山文化底蕴厚重,在高大山体的山巅,分布有一处殿堂群——宗喀啦则,这座神秘的建筑群,在藏语中意为“山顶上的神宫”,其主体以佛教中的须弥山为蓝本,融合了十三战神拉则的元素,涵盖了藏区所有山神的信仰。该建筑群由13万块玛尼石堆砌,2016年4月9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拉则”建筑群。 拉脊山以其雄浑的地貌奇观、交织的生态画卷和浓厚的人文底蕴,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富诗意的地理坐标。站在拉脊山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每一片云都是大自然的诗篇。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那句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治愈系风景 #登上山顶看美景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