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1周前
送给正在学习网球新动作或者改动作的小伙伴们一大段话哈哈哈❤️ 想给大家吃点定心丸,给正在学习或者想提高、想修改动作的一些伙伴们分享一下这个掌握新的动作的三个必经之路,让大家改动作的时候更加有信心,对自己的定位更准。 以前学运动训练学的时候,在新技能习得有这么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打破旧习惯,建立新概念”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语言、示范、观看视频等,理解新动作的原理、环节和顺序。大脑皮层兴奋点广泛,动作显得僵硬、不协调,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且会出现很多多余动作。 2️⃣分化阶段:“巩固新动作,细化感觉”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初步掌握了新动作的基本结构,多余动作减少,动作变得连贯、准确。开始能将注意力部分分配到环境(比如来球)上。 3️⃣自动化阶段:“新的本能反应”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初步掌握了新动作的基本结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精确,动力定型逐渐形成。多余动作减少,动作变得连贯、准确。开始能将注意力部分分配到环境(比如来球)上。 货太干了,我们以将一个“抡胳膊”式的正手击球,改为用身体旋转发力的正手为例。 1️⃣该动作初期肯定是要先进行拆解动作为主,先徒手挥拍,更加专注于感受躯干旋转带动胳膊发力的感觉,注意力完全在“我应该怎么做”上:“脚蹬地了吗?”“髋转了吗?”“手臂是不是放松的?”。 🔥感觉非常别扭、不自在,击球力量可能还不如以前,甚至会完全打不到球。旧的“抡胳膊”习惯会不断地跳出来干扰你。这是最艰难、最容易放弃的阶段❗️。 2️⃣开始进行简单多球、对拉训练。你开始能分辨“用身体打出的球”和“用手臂抡出的球”在感觉和效果上的细微差别。比如,用身体发力后,即使动作没做完整,球质也更重,手臂更轻松。此刻不用在意做不好的动作,只需要对正确的动作不断不断强化即可❗️尝试在小场地对打或定点对拉中运用新技术。环境的复杂性增加,旧习惯会反复出现(比如被压迫时就下意识抡胳膊),但你已经有能力在击球后立刻意识到“刚才那球动作错了”。 3️⃣在比赛中,即使是在高速奔跑和被动防守中,你的正手击球也能自然而然地使用身体发力,不再需要思考“先转髋”这一步。击球轻松有力,动作稳定,且不容易因紧张或疲劳而变形。 所以修改动作的周期可能会有一定时间,修改动作的过程中必经会存在成绩下滑的苦恼,我们需要平衡好自己的心理,等更加正确的动作建立起来的时候你会猛猛的被满足! #网球 #网球教学 #网球训练 #网球学习 #国家一级运动员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重启与感恩 休整两日,跨越障碍的状态终于回归啦!💪 这份重拾的力量,首先要感谢健源的余航余院长的贴心——前几天训练强度大,原有的障碍对我来说太难了,他特意为我买了一款又低又轻便的海绵障碍物,模样就像家里的门槛一样,练起来顺手多了,这份用心真的太暖了👍! 更要感谢两位老师的悉心照料。李建老师不仅用专业的按摩松解舒缓我紧绷的身体,还耐心指导每个动作细节,让我少走许多弯路🙏。这周六日李建老师休息,多亏了李宇航老师接手带我训练,他同样耐心十足,手把手教我动作,每天也坚持帮我按摩,驱散了不少训练的疲惫✨。 其实这几天肌肉酸痛得厉害,好几次都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好在李建老师和李宇航老师一直鼓励我:“没事,有决心、肯努力就好。”李建老师还说要慢慢学会控制身体,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这些话给了我太多坚持的动力。 今天李建老师也提醒我,因为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确实不适合长时间运动,不然脚会承受不住疼痛😔。这和去年文静老师的叮嘱不谋而合,即便未来能独立行走,也难以完全脱离轮椅。但没关系,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坚持改变,就不算输! 另外还有个好消息,现在的训练方案强度对我来说有点大,肌肉实在支撑不住,过几天老师们会帮我制定新方案👌。真的特别期待新方案能带来新希望,也再次感谢李建老师、李宇航老师、余航院长,感谢优众康所有医护伙伴的一路支持与付出,有你们在,我更有勇气继续向前!🥰#医者仁心 #上热门🔥上热门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