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课都要跟学生说:“别挤喉咙!用哼的、用叹的!” 不是我啰嗦,是“上哼下叹”没吃透,再练1年也难摆脱大白嗓,今天把我私藏的教学干货直接甩给你们,在家照着练,比上课还管用! 先跟大家说透核心:“上哼”是帮你找对声音位置,“下叹”是帮你搭好气息支撑,俩动作缺一个,声音要么飘要么哑,记好这两步练: 1. 教你找“上哼”:不用刻意用力,嘴巴轻闭,想象面前放了杯刚泡好的热茶,你凑过去“嗯~”着闻香(注意!是用鼻腔+眉心发力,不是喉咙闷哼),哼的时候让学生摸自己的眉心,能感觉到轻微震动就对了,哪怕声音小,只要“挂”在眉心就合格。 2. 再教“下叹”:双手叉腰,先让学生自然叹口气——就像刚上完体育课,对着我叹气说“老师,真累啊”,叹到气快没的时候,我会喊“停!就这个状态,带个‘u’出来”,这时学生能明显感觉到腰腹在顶,喉咙是完全放松的,这就是“叹着唱”的关键。 最后带大家结合练(也是我上课必练的环节):先“u~"找对了叹气的感觉后跟着音阶(腰腹跟上),每组练8次,练的时候我会提醒“哼的时候别掉,叹的时候别飘”,多数学生练3组就能找到感觉,当天唱歌就不挤嗓子了。 其实学声乐真的不复杂,“上哼下叹”不是玄学,找对发力点,哪怕是零基础,1周也能看到声音变化,别再死喊硬唱啦!#声乐 #唱歌 #气息 #练声 #艺考声乐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1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8
00:00 / 09: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