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6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中华文化 #诗词朗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 @刘帅 朗诵 #ai生成 #经典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创作背景与核心主旨 该词为苏轼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期间所作。当时他途经沙湖遇雨,雨具先失,同行者皆狼狈,唯有他泰然处之,雨后作此词明志。 核心主旨是以自然风雨喻人生境遇,借途中遇雨的小事,抒发面对挫折时从容豁达的心态,以及超越荣辱得失的人生境界。 二、词句解析与情感脉络 上片:雨中自适,立定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起笔即以“莫听”“何妨”定下旷达基调,无视风雨喧嚣,反而吟啸慢行,凸显不为外物所扰的定力。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以“竹杖芒鞋”的平民装束与“马”的权贵象征对比,直言“轻胜”,更以“谁怕”反问强化底气;“一蓑烟雨任平生”将眼前雨景升华为对整个人生风雨的坦然接纳,是全词精神内核。 下片:雨后省思,超越境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风雨后的体感与景致,“微冷”喻人生逆境的清苦,“斜照相迎”则暗喻困境中总有希望,体现“祸福相依”的通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回头望来时风雨萧瑟之地,已然释怀——“风雨”与“晴”不再是对立的境遇,而是人生常态,最终达到“宠辱不惊、胜败两忘”的超脱之境。 三、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借“途中遇雨”的日常琐事,承载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平淡中见深刻。 2.情景理交融:自然之“风雨”“斜照”既是实景,又象征人生风波与希望,最终落脚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哲理感悟。 3.语言质朴而警策:“莫听”“谁怕”“任平生”等口语化表达直白有力,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以极简语言凝练出深邃的人生智慧。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