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小草》80年代最感人,最流行,也是最火的一首歌,从学校到工厂再到社会各界无不会唱,传说在当时背景下这首歌争议很大。它与《老山兰》同时风靡全球。1985年10月我参军到南疆,正赶上对越轮战和自卫还击期间,在那里经历四个月生与死的难忘岁月。嗅着烟火味,唱的第一首歌是《小草》,训练苦和累没叫人流泪,而听着这每每叫人泪水盈眶的也是《小草》!歌的背后是我部队所发生的真实写照。《小草》和《老山兰》歌曲诞生于1983年和1985年对越轮战的老山战役期间,具有特殊的创作背景和过程。 《老山兰》灵感来源于老山地区的野生兰花(原称墨兰)。这种兰花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即使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仍能重新扎根开花,象征战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一次战斗中,我部的一名战士为救班长牺牲,临终时忍着巨疼,手指深深挖进泥土中,流满面鲜血手紧捏着一枝兰花草,战士们后来将其称为“老山兰”。 《小草》由向彤、何兆华作词,王祖皆、张卓娅谱曲,房新华演唱,是音乐剧《芳草心》的序曲、插曲和片尾曲,于1985年发行 。1985年2月19日,房新华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小草》,使其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歌曲采用民谣体旋律,整体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歌词有以《小草》自比,表现了平凡大众的朴素情怀,歌颂了谦和自得的美德与祖国大家庭中美好的人际关系,传达出平凡人乐观豁达的梦想和追求。 宣传股长邹荣禄和战友们在老山60号高地的猫耳洞中创作了《老山兰》这首歌。他们希望通过歌曲表达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歌曲由12军36师文工队在前线大棚中录制,后通过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栏目播出,迅速在全国和部队中传唱,成为战士们的精神支柱。 《老山兰》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战士们爱国情怀和坚韧精神的象征,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于今,军营一别三十余载,每每闲暇之时,独思静逸中便“思乡念土”,拾起还散发着硝烟味的“烧火棍”,轻弹清唱这首《小草》…… 活着就好!愿祖国日日强盛,百姓安居!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