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万里长城第二关 黄崖关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是蓟县与河北省兴隆县之间的主要关口和通道。 - 名称由来: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关城因此得名。 - 历史沿革: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7年),明代戚继光对其重新设计,1985-1987年进行了修复,1990年被选入“津门十景”,2001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建筑特色 - 关城布局:由正关、水关、东西稍城和墩台组成。正关呈不规则刀把形,内有子城,街道呈八卦形;水关是桥洞式建筑,上置雉堞,下修拱形水洞,是万里长城中唯一水关。  - 城墙与敌楼:城墙因地制宜筑有砖墙、石墙等多种形式,沿线敌楼、烟墩有方形、圆形、砖筑、石砌等诸多类型,共计20座。其中凤凰楼雄踞关北1公里孤峰上,砖砌圆形,底径16.1米,高18.3米,上、下两层,顶建砖构楼橹铺房。 主要景观 - 八卦城:建于明朝,周长707米,设三关九门,按伏羲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卦形规律组织街道网络,纵横40多条街,只有一二个门楼相通。  - 太平寨与点将台:位于黄崖关东南1公里小平安村,海拔400-500米,全长873米,控扼着黄崖关城东侧的崇山沟谷。瓮城前广场上,塑有高8.5米的戚继光花岗岩塑像。  - 长城博物馆:以“八卦街”的中央提督公署为基础建成,是我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中国古长城、蓟州区古长城的沿革资料,以及当年戚继光使用过的战刀、戍边将士的兵器和生活用品等文物。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6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年级下册古诗解析与译文 一、诗歌基本信息 标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体裁:七言律诗 创作时间: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背景:杜甫流寓四川时,听闻唐军收复河南河北(叛乱核心地区)后所作,被称为其“生平第一快诗”。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核心标签:诗圣、现实主义诗人、“诗史”创作者。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为主,此诗例外,语言明快奔放。 人生经历: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忧国忧民情怀贯穿作品。 三、诗句分析与重点赏析 原诗(共8句,分四联):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重点:情感爆发点 “忽传”突出消息突如其来,“涕泪满衣”以动作写狂喜到落泪的复杂情感。 手法:白描叙事,奠定全诗“喜”的基调。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重点:家庭之喜的细节 “却看妻子”侧面烘托战乱结束的解脱;“漫卷诗书”动作夸张,呼应“喜欲狂”的直抒胸臆。 手法:以小见大(从家庭反应映射社会情绪)。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点:情感升华 “放歌纵酒”展现狂喜,“青春”象征希望,虚实结合引出归乡愿景。 手法:工整对仗(白日/青春,放歌/作伴)。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重点:归心似箭的想象 四个地名连用,用“穿”“下”强化空间跳跃感,一气呵成如疾风迅雷。 手法:流水对(诗句连贯如流水),体现杜甫罕见的速度感。 四、整体赏析 核心主题 个人之喜与家国之庆交融,展现战乱终结后民众的集体欢欣,凸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以“喜”贯穿全诗,层层递进(涕泪→狂喜→畅想),情感浓度极高。 结构设计: 起:突闻捷报 → 承:家人反应 → 转:纵酒庆贺 → 合:归乡想象 末联“即从…便下…”形成闭环,强化归乡迫切感。 语言突破:打破杜甫沉郁常态,动词精准(“卷”“穿”“下”),节奏明快如进行曲。 #唐诗 #中华文化 #国学文化 #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五年级下册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裳(cháng):下身的衣裙,泛指衣服。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启蒙早教儿歌 #唐诗宋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每日一首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5
00:00 / 1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份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诗。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做返回故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①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③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⑶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⑷涕:眼泪。 ⑸却看:回头看。 ⑹妻子:妻子和孩子。 ⑺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⑻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⑼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⑽放歌:放声高歌。 ⑾须:应当。 ⑿纵酒:开怀痛饮。 ⒀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⒁作伴:与妻儿一同。 ⒂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⒃便:就的意思。 ⒄襄阳:今属湖北。 ⒅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④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