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发文,SCI论文核心部分“Discussion”部分 MIT Discussion写作指南|5个核心要点帮你搞定论文关键部分! 这份来自MIT的指南把Discussion写作讲得超透彻,干货满满,分享几个核心要点,帮你理清思路: 明确主要结论与贡献 用1-2句话总结核心结论,直接点明研究的独特贡献或意义。重点突出“为什么这项研究值得关注”,避免重复引言或结果部分的内容,聚焦研究的价值所在。 2与现有研究建立联系 必须分析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是支持、矛盾还是拓展?要解释差异原因(如方法不同、新发现等),体现对领域争议或空白的理解。通过对比,清晰展示本研究在领域中的位置,以及对现有体系的补充或挑战。 3 客观分析研究局限性 坦诚指出研究的局限(如实验方法、范围的限制等),说明这些局限如何导致某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强调未来可补充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改进的可能性,体现研究的延续性。 4展望研究前景 在结尾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预测和展望。说明本研究如何为后续工作提供工具、数据或理论框架,推动领域发展,将研究置于更长远的学术脉络中。 5 平衡不同读者需求  根据目标期刊的受众特点调整表达:面向高影响力、受众广泛的期刊,要兼顾非专家读者,增强表达的普适性;面向专业期刊和领域内专家,则可侧重技术细节的深度讨论。 按这几点梳理,Discussion部分既能凸显研究价值,又能体现学术严谨性,赶紧码住试试~ 看完了还不会怎么办? 别担心, 学姐还可以帮你一对一辅导, 风里雨里学姐一路陪你!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SCI 论文发表实用技巧:从投稿准备到状态跟踪全流程指南 一、投稿前:匹配期刊要求,提前规范格式 撰写前优先查询目标期刊 “Author Guidelines”,重点关注格式规范(字体、行距、参考文献样式)、内容偏好(摘要结构、图表数量)、特殊规则(是否需 Cover Letter、数据声明)。尽早按要求准备,避免后期因格式不符反复修改,节省时间成本。 二、投稿中:完整填写信息,避免错漏 进入投稿系统后,逐项核对填写核心信息: •作者信息:明确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准确填写姓名(避免拼写不一致)、单位、职称; •稿件内容:摘要符合字数要求,关键词匹配期刊主题词表(如 PubMed MeSH Terms); •辅助材料:图件按要求调分辨率(正文图 300dpi、示意图 600dpi)与格式(TIFF、EPS),补充数据标注正文对应关系; •审稿人推荐:推荐 3-5 位无利益冲突的领域学者,附准确信息,部分期刊需说明推荐理由。 三、投稿中:确保联络准确,理清账号权限 1.Email 地址:通信作者用长期稳定邮箱(避免临时 / 学生邮箱),确保接收审稿意见、修改通知; 2.账号权限:部分期刊要求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注册独立账号,仅通信作者有投稿、查状态等权限,需提前确认,避免流程中断。 四、投稿中:管理账号,避免信息混乱 注册后获取的个人主页含 “新建投稿”“查状态”“传修改稿” 等功能,建议为每本期刊设唯一易记账号密码(如 “期刊缩写 + 个人密码”),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单位、Email 变更),避免多人共用或频繁换号导致跟踪不及时、上传错漏。 五、投稿中:利用系统功能,把控节奏 •Email/FTP 投稿:一次性备齐稿件,核对文件完整性与命名规范性(如 “Manuscript_Title_AuthorName”); •网页投稿:用 “暂时保存” 分多次操作,提交前逐项确认投稿检查清单(如是否传 Cover Letter、填利益声明),提交后无许可不可自行修改。 六、投稿后:确认状态,高效沟通 1.确认成功:提交后 1-3 个工作日收含稿件编号的确认函,及时保存; 2.跟踪进度:通过 “Manuscript Status” 查看,超常规审稿周期(2-4 个月)可凭编号咨询编辑; 3.规范沟通:邮件主题注稿件编号与事由,正文简洁专业,不发无关信息。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8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