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83
探访紫金山里的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的沧桑历史。 在南京东部的中山陵东侧、灵谷寺西侧的茂密森林中,隐藏着一座仿清喇嘛庙风格的古典建筑——孙中山纪念馆。这座宏伟的建筑依山而建,气势磅礴,是展示孙中山先生伟大事迹的博物馆。 纪念馆原名藏经楼,最初由中国佛教会捐建,旨在收藏佛经。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占地3000多平方米,于1936年冬竣工。藏经楼由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组成,是中山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之一。 走进藏经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石阶上矗立的孙中山全身铜像。这尊铜像高2.9米,重达一吨多,生动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场景。铜像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栩栩如生。(该铜像于民国31年11月被移置南京新街口广场正中心。1968年6月,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该铜像移至中山陵前广场南端矗立。1985年3月起,又移至藏经楼前竖立) 藏经楼历经沧桑。抗战前,这里曾珍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和佛经,这些文物和佛经都是各地佛教界人士赠送或荐送的。然而,抗战爆发后,藏经楼遭到严重破坏,僧房和碑廊被日军炮火摧毁,文物与佛经也下落不明。 新中国建立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逐步修复了主楼、僧房和碑廊。1986年11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这里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孙中山先生史迹及著作展览。藏经楼首次接待了由港澳各界人士组成的大规模海外谒陵代表团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 1987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1989年5月30日,在孙中山先生奉安60周年前夕,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孙中山先生伟大事业的传承与纪念。#航拍 #总要来趟南京吧 #旅行推荐官 @DOU+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9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东方老墙11月前
藏经楼位于南京玄武区钟山风景区内,在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松林深处,是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并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 1934年11月,藏经楼由中国佛教会发起募建,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师卢树森(即卢奉璋),由江裕记营造厂承建,也有说法为建业营造厂承建。1935年3月动工,同年10月竣工。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后,将僧房及碑廊付之一炬,主楼因系用钢筋水泥构造而幸免于难。1982年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将藏经楼按原貌修葺一新。 1987年5月7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高达20.8米,长31.8米,宽2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屋背及屋檐覆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竖有紫铜鎏金法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东西碑廊各25间,廊壁镶嵌爱国将领冯玉祥捐献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碑高1.9米,宽0.9米,碑文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全文,计15.5万余字,都出于国民党元老名家手笔,是近代文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藏经楼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性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2021年8月经中宣部正式批复,同意进行孙中山纪念馆改陈布展,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2022年12月31日起,搬迁并改造一新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试运行开放。#历史#中山陵#民国建筑#南京#南京旅游@南京钟山风景区 @南京文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9: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