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
00:00 / 05: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9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魏桥集团选择将煤电上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政策推动: 山东省政府在2025年6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魏桥机组并网,并力争在度夏前完成接入。这一政策要求为魏桥集团的并网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径,体现了政府在能源管理和产业规划方面的导向作用。 2. 降低煤炭消耗总量: 魏桥集团的核心产业之一是电解铝,这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年耗电量巨大。长期以来,魏桥集团依赖自备电厂供电,导致煤炭消耗量大。接入国家电网后,集团可以减少对自备电厂的依赖,从而降低煤炭消耗总量,符合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 3. 消纳绿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电认证成为出口欧盟等地区铝产品的要求。接入国家电网后,魏桥集团可以更容易地购买绿电,满足碳足迹要求,提升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稳定电力供应: 自备电厂依赖煤炭供应,而煤炭价格波动大,且受到环保限制。接入国家电网后,魏桥集团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备用电源”,减少了因煤炭供应问题导致的电力供应不稳定风险。 5. 降低综合成本: 虽然自备电厂在过去通过“余电直销”赚取了差价,但随着煤价上涨和碳价的推出,其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接入国家电网后,魏桥集团可以利用更便宜的绿电,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综合用电成本。 6. 企业转型需求: 山东明确提出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魏桥集团的电解铝产能虽在全国排名第二,但如果不进行转型,可能面临限产甚至淘汰的风险。并网可以被视为魏桥集团转型的一部分,帮助其获得“绿色通行证”,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 综上,魏桥集团的煤电上网是政策、环保、成本和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能源政策和产业规划方向。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7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9
上世纪90年代,全国电力紧缺,魏桥集团为保障自身生产,于1999年建成第一热电厂。此后,其自备电厂不断发展,除满足自身纺织、铝业等企业用电需求外(自用比例在34.76%左右),还将剩余电力对外销售。 经当地政府准许,魏桥集团通过自有管线将电销售给非合并范围内的关联企业、周边村镇和企业。其电价比国家电网低三成以上,例如2013年-2015年魏桥集团自发电成本分别为0.29元/千瓦时、0.21元/千瓦时、0.18元/千瓦时,2016年1-3月仅为0.17元/千瓦时,这使得周边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电力供应,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其购电。 2005年起,邹平县政府和魏桥达成协议,魏桥开始以低于国网的电价向周边重点用户供电,以吸引地方招商引资。此后,魏桥构筑起“魏桥镇—邹平开发区—滨州市区”的内部电网体系,将富余电力以“孤网”形式供应当地工业用户。 不过,魏桥集团向外销售电力的行为也曾因与《电力法》中“一区一网”原则相悖,被电网公司认为涉嫌“违法”,双方在历史上也曾产生过多次冲突,甚至千人武斗。 魏桥集团的孤网运行正是电力改革的缩影,以市场化交易,降低发电企业成本,从而使企业、居民优惠用电,达到多赢局面。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发展新能源电力、推动火电转型调峰为核心的电力改革持续深化,进而推动新型科技企业及制造业不断升级而保障充足的电力。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