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开箱评测】大我Bigme Hibreakpro color 在海信2019年发布墨水屏手机以来,这个细分品类几经波折,直到2025年大我推出了Hibreak pro color,算是阶段性实现了产品MVP成立。 不过,应该如何认定墨水屏手机呢?起初,行业上倾向于将其当成一种常规智能手机的配件,因此有Inkcase或者海信A6L这样的双屏产品,此时墨水屏被当作副屏;在海信A5上,一块黑白墨水屏取代了常规的彩色显示屏,成为唯一的主屏。不过,其实行业没办法清晰地告诉消费者,在墨水屏高度关联的【阅读】场景和大量需要彩色交互的【日常使用】该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带来了后面的分歧:一方面,主打便携性和【阅读】结合,进一步削弱【日常使用】,行业推出了类似于海信touch、墨岸迷你阅之类的手机尺寸阅读器。但是因为去掉了蜂窝网络、前/后摄像头等重要的【日常使用】交互硬件,也就止步于便携阅读器;另一方面,海信的墨水屏手机销量失败后选择终止,行业经历了2-3年的真空期,开始由基本没有手机制造经验的阅读器制造商介入,最终出现大我Hibreak系列产品。 体验过程中,我强烈感觉到消费者和厂家对于墨水屏手机的定义或许仍旧存在分歧,这里比较主观地罗列一下: 【日常使用】核心在于操作系统,在墨水屏手机厂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实不可能在Android 系统基础上做太多深入定制,这样会严重破坏通用性。但是国内消费者在厂家定制UI的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大量的本土化设计,所以对类原生的操作系统会产生不适。 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变成了:墨水屏手机的体验会被大量适配彩色显示屏交互的app大大削弱,比如液态玻璃设计、图片背景、黑夜模式,这些交互原本是彩色显示屏交互的加分项,却会变成墨水屏的灾难。而同时,类原生操作系统高度依赖Gapps,非本土设计将成为消费者使用门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阅读】核心在于墨水屏硬件能力,在Kaleido3面板的显示分辨率、颜色丰富度和刷新率有上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护眼、阅读的【依赖程度】将和信息获取效率、影像内容创作的【专业程度】形成决策天平的两极。此时,墨水屏手机厂家在墨水屏调教上的专业和在手机制造上的不专业都被放大了。而缺失的微信平板模式,或许将把主力机矛盾进一步激化:毕竟,多少人会在双持Android、iOS的基础上,再来一部墨水屏手机呢? 带着这种纠结的迷思,让我们开箱看看这次的Hibreak pro color吧
00:00 / 1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