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录音如何成为“破局”关键?律师解读核心逻辑 在全国首例职场性侵认定工伤案中,隔壁房客录制的2分钟音频成为还原案件真相的关键证据,不仅支撑了强奸罪的刑事判决,更为后续工伤认定奠定了事实基础。律师指出,此案中监控与录音的证据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精准凸显了隐蔽场景下关键证据的核心作用。 一、录音:破解“密室困境”的核心证据 案发场景具有高度私密性,酒店监控仅能记录涉事企业老板王某将醉酒的被害人崔某丽抱进房间的过程,无法呈现房间内的具体情况。这种“监控盲区”使案件陷入困境——王某声称是“好心照顾”,而崔某丽因醉酒记忆模糊,初期缺乏直接证据证明“非自愿”。 隔壁房客的录音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录音清晰捕捉到房间内床体挪动、撞墙的动静,以及崔某丽微弱的反抗声和无意识的呻吟,与王某的辩解形成直接矛盾 。律师强调,该录音通过时间比对、声源定位等勘验,被认定为涉案房间内现场声音记录,成为证明“违背被害人意志”的直接客观性证据,最终推动检察机关以强奸罪批捕王某,并促使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 二、工伤认定:录音背后的“工作关联性”支撑 此案工伤认定的核心是证明伤害与“因工外出”的关联性,而录音在刑事判决中的关键作用,间接为工伤认定扫清了事实障碍。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崔某丽作为销售总监,出差参与商务宴请属于明确的工作任务,而性侵发生在工作衍生场景中。律师解读,录音证实的“非自愿”事实,排除了“个人行为导致伤害”的争议,结合其事后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经指定医院12次治疗及专家会诊,确认与性侵直接相关),完整构成了“工作场景—暴力伤害—精神创伤”的因果链 。最终,津南区人社局依据该条款认定工伤,劳动仲裁裁决企业支付赔偿超111万元 。 三、案件启示:隐蔽伤害维权的证据意识 律师结合此案提醒,职场性侵等隐蔽场景下的伤害维权,需强化“多元证据留存”意识: 1. 固定间接证据:监控、出行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可证明“工作场景关联性”; 2. 重视客观音视频:案外人员录制的现场音视频,若经勘验属实,可成为突破争议的关键; 3. 衔接刑事与劳保程序:刑事判决中确认的“非自愿”“暴力伤害”等事实,可作为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 此案开创了职场性侵纳入工伤认定的先例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