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 冈仁波齐 详细转山攻略 很多人并不理解爬山和徒步的意义,其实你较真的问我,我也没有能说服你的答案。这条视频的时长是5000公里的路和8天的行程,是关于 西藏—拉萨—冈仁波齐 转山非常非常详细的的一条视频,如果你只为了转山,想感受一下它的魅力,那这是一个缺氧却从来不会缺信仰的地方。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转山可能会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但当你如愿以偿的站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时候,那一刻,我相信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会消失。 我曾经看过一段话“我赶上一位朝圣的人,她用额头走路,我让她上车,她摇摇头笑笑说,你的车到不了我想去的那儿”。当时我的心里就对这个地方充满着好奇心。 但当我看到转山终点牌子的时候,我有种末日mvp胜利结算的感觉,从末日走向希望。放在小说结尾就是,没有人知道你刚刚拯救了这个世界,只有远处的夕阳与你共享了这一天的那种感觉。 我来这是带着目的来的,几年前我的朋友在这帮我许的愿,如今我自己来这还愿。顺便带上他的愿望和祝福。 视频的结尾黑屏并不是我的失误,而是我剪到最后音乐声音越来越重,我的思绪也越来越乱,回忆起了好多好多以前的事,想把自己流放到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或许你的生活也有许多不如意,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是艰辛的,离开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对吧?人的一生都在被迫告别,被迫追赶,也幸好这一路上还有这些美好的回忆做载体。 最后我说,爬山本没有意义,最起码对于我是。它并不在于登不登顶,而是在不断的自我崩溃中,依然的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心,然后去享受这个过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顺便抬头看看两侧的风景。我觉得只有观世界了,才能拥有世界观。电影《冈仁波齐》花絮里的一段话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 神山和圣湖也并不是终点, 接受平凡的自我, 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 热爱生活 我们都在路上” #冈仁波齐转山 #狗哥的vlog #户外徒步登山 #这大概就是爬山的魅力吧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5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9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冈仁波齐”来源于藏语,“冈”意为雪、雪山,“仁波齐”与“仁波切”相同,意为珍宝、珍贵的,所以“冈仁波齐”即意为“珍贵的雪山”“神灵之山”或“雪的宝贝” 。 以下是关于冈仁波齐的介绍: 基础概况 - 位置: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北部,地处冈底斯山脉西部,靠近印度及尼泊尔边界,坐标为东经81.3°,北纬31°。 - 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主峰、第二高峰。 - 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3℃,年降水量约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 - 地形地貌:山峰呈规则四棱锥体,峰顶覆盖永久积雪和冰川,四壁光滑,腰部有淡红色平台,平台边缘呈犬牙状,平台上有冰槽,与横向岩层组成佛教“卍”字纹图案。 地质构造 - 板块碰撞形成:由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体俯冲,以及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其所在的冈底斯岩浆弧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运动等地质演化和构造发展。 - 岩石构成: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还有片麻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花岗岩岩体由地壳深部岩浆侵入和冷却形成,晶体粗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延伸几十公里并穿过峰顶。 宗教意义 - 苯教:认为冈仁波齐是宇宙中心,是360位神灵居住之地,也是能贯通宇宙天、人、地三界的轴心,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的降生及教法传播活动都围绕此进行 。 - 佛教:被视为胜乐金刚的道场,代表无尽喜悦和智慧,也是佛教中描述的须弥山,即世界的中心。 - 印度教:将冈仁波齐看作主神湿婆的修炼地,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天堂。 - 耆那教:认为是祖师大雄悟道的地方,是耆那教徒心中的圣地。 文化景观 - 转山传统:转山是信众朝觐冈仁波齐最重要的宗教仪轨,围绕冈仁波齐峰一圈50多公里长的转山徒步道,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海拔在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藏传佛教信众相信转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立地升天成佛 。 - 相关历史故事:佛教与苯教曾为争夺神山话语权发生多次冲突,1093年藏传佛教上师米拉日巴与苯教大师那若本琼相约登山比赛,最终米拉日巴获胜,进一步巩固了冈仁波齐在佛教中的神圣地位。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