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9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亚京3月前
首批!工信领域科技成果评价三项团标正式发布告别-无标可依时代 202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2] 329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分类分阶段评价、推进重点项目评价等主要任务。为贯彻《意见》要求,2025年5月19日,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系列团体标准(T/ZGCSC 018~020-2025)。这一填补行业空白的团体标准,将彻底改变科技成果“评价靠经验、转化靠运气”的现状,首次构建“全链条穿透式”评价体系,为工信领域产业创新注入标准化动能。 该系列标准由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牵头,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归口管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研究院所、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系列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规范了工信科技成果交付物分类与定义、构建了分类分层分级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了第三方评价机构操作流程。 为什么行业急需这套标准 1 科技成果躺在论文里 缺的是“度量衡” 2 过往因缺乏统一标准40%的产学研成果遭遇评估争议 3 用旧专利包装新成果如何杜绝 这套标准的创新价值及工具革命: 破解“重论文轻应用”痼疾—硬件/软件等6类主交付物明确产业化导向,建立10类副交付物证据链,杜绝评价造假 技术增加值表(TVA表):动态追踪成果从“报告级(1级)”到“回报级(13级)”跃迁,新标首次建立「技术创新性-产业适配度-经济效益」三维穿透式评价模型 风险控制矩阵:5级风险预警(如对外依存度>60%自动触发IV级警报) 硬件类成果验收周期预计缩短50% 四大工信场景落地价值 场景1: 破解高校成果“转化死结”—某高校工业AI算法因无法证明产线适配性遭企业拒购 场景2: 终结中小企业“认证马拉松”—智能传感器企业为获不同客户认可重复测评6次 场景3: 政府科技项目验收“去模糊化”—某市重点专项验收时对“关键技术突破”界定争议 场景4: 投资机构“技术尽调标准化”—某VC因缺乏硬科技评估能力错失半导体项目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