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蘅又62783月前
科学编年史第46集,约公元前11世纪,中国最早发现与开采石油。 在中国古书记载中,石油又名石漆、石脑油、猛火油、雄黄油、硫黄油。 最早使用石油这个名称的是中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各种名称统一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描述。中国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最迟在公元前11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最早记载石油的采集和利用的是张华的《博物志》,成书于公元3世纪末,当时称石油为石漆。《博物志》一书既提到了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又指出这种石漆可以作为润滑油“膏车”(润滑车轴)和照明之用。中国宋代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一种叫“猛火油柜”的武器,它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石油作为燃料的火焰喷射器。 中国古代人民采集石油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特别是通过钻凿油井来开采石油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据考证,中国早在1100 年就钻成了1000米深的深井,说明在那时,中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明代以后,中国石油开采技术逐渐流传到国外。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1637年刊行),把长期流传下来的石油化学知识作了全面的总结,对石油的开采工艺作了系统的阐述。中国古代开采石油的许多技术环节和技术项目,皆赖此书而得以流传。该书于17世纪末传至日本,19世纪传至欧洲,成为世界科技史的名著之一。#科普 #石油 #中国最早#天工开物 #石油开采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戈壁深处的地质诗篇:克拉玛依三记 当夕阳为黑油山的沥青丘镀上金边,粘稠的原油仍在汩汩涌动,像大地裸露的黑色血脉。这座以"黑油"命名的城市,诞生于1955年10月29日那声钻机轰鸣——1号井喷出工业油流的刹那,戈壁滩上便有了不灭的灯火。黑油山的天然油泉是大地的馈赠,黝黑的原油凝结成形态各异的沥青丘,有的如卧虎盘踞,有的似群峰叠嶂,指尖触碰时仍能感受到它缓慢流动的脉搏,仿佛在诉说着数亿年前古海洋的秘密。 从黑油山向北驱车四十公里,安集海大峡谷骤然出现在地平线下。这道被称为"大地伤疤"的沟壑,是天山雪水与岁月共同雕琢的杰作。峡谷两侧的红山、黛崖、青灰岩层层层叠叠,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地质教科书,垂直落差达三百米的岩壁上,冲沟如刀刻般纵横交错,洪水冲刷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站在悬崖边缘俯瞰,墨绿色的安集海河如银蛇般蜿蜒谷底,河谷中散落的白色羊群与丹霞地貌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雄浑而灵动的油画。 而克拉玛依本身,便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亘古荒原,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戈壁滩上的胡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蜕变。黄昏时分,世纪公园的喷泉在暮色中划出彩虹,石油工人纪念碑的剪影与远处炼油厂的火炬遥相呼应,黑色的原油在这里淬炼出金色的光芒,也淬炼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克拉玛依精神。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黑油山的油池,安集海大峡谷的岩壁开始褪去灼热,克拉玛依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正以地质奇观的雄浑与现代文明的璀璨,向每一位到访者展开一幅关于坚韧与创造的壮丽画卷。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