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9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6
上海老码头:曾经的标杆,如今怎么了? 不认识这个项目的朋友以为这是一个远郊的商业街项目,然而不是。这就是前些年在上海大名鼎鼎的外滩老码头! 曾经多少次,我和同事、朋友来到这里吃饭、聊天,我们欣赏这里修旧如旧的建筑风貌,我们也喜欢这里高大乔木掩映下、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我们也会为这里独具个性的店铺品牌所吸引。 然而几年不来,再回到这里,感觉恍如隔世。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商业街区,为何现在人去楼空,门可罗雀了呢? 问题的答案就是:产能过剩和竞争分流。 回想老码头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10~15年前。早在2008年,作为创新商业的代表,老码头就被评为上海十佳创意产业园。那时候的这里,人声鼎沸,风头无两。 那年,上海的市级创意产业园区只有81家,那是一个城市更新刚启蒙、百废待兴的黄金时代。 然而,上海城市商业扩张的车轮并没有停止。10多年后,老码头式的创意商业和产业园区项目大幅上市,他们布局于全市各区,争奇斗艳。 如今上海共有160 家市级文创园区,再加上区级认定和未备案项目,总数已突破300 家。这一数据比 2008 年增长近 3.7 倍。 所以,经过十余年扩张,上海创意产业园已从 “稀缺资源” 变为 “过剩资产”。 除此之外,曾经老码头所拥有的滨江的商业空间,也不再稀缺。在2008 年前后,上海滨江岸线商业开发是以外滩滨江沿岸为主,而之后,徐汇滨江、杨浦滨江、浦东前滩和宝山滨江都进入到了全面开发阶段。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龙美术馆、徐汇跑道公园、绿之丘、船厂1862、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等几十个文化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纷纷落地,滨江的吸引力也从仅限于外滩,扩展到了黄浦江在上海的全域。 时代在向前奔涌,当数量众多的竞争者涌入时,对于老码头来说,曾经的文化商业、滨江风光的优势,已消失殆尽,无力回天。 其实,老码头孤悬于外滩的困境只是当下中国商业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得太快,其中蕴含的产能过剩让大量的微观项目寝食难安,让大家觉得心在悬浮,我们回不到过去,也不知道未来。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放慢脚步,去反思、去夯实、去疗愈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击之后,让人心碎的梦。 #老码头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