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3
jks3月前
2025年6月,中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大幅下降3.6%,创下近两年来最大跌幅,显示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的压力。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从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工业制成品产能过剩是导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例如钢铁和汽车行业,由于产能扩张快于需求,导致价格下跌,从而拉低了整体PPI水平。 尽管6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是近五个月来首次上涨,但PPI的大幅下滑表明工业品价格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这种“CPI温和上涨、PPI持续走低”的现象,使得市场对中国经济是否陷入通缩的讨论再次升温。一些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并非通缩,而是产能过剩,而非货币供应减少或经济衰退。然而,也有观点指出,如果通缩压力持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宽松,如降息或降准,以推动物价回升。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5年6月PPI的降幅已经连续四个月扩大,且为2023年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这种趋势与国际油价回升的背景下仍保持PPI大幅下跌形成对比,显示出国内需求疲软和工业产能利用率低的现实。此外,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的下降,也加剧了PPI的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PPI持续走低,但一些专家认为,PPI的同比降幅可能已经触底,预计下半年有望逐步收窄。例如,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指出,PPI同比跌幅大概率已触底,预计下半年将逐步回升。同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结合供需两方面来看,今夏高温天气可能对整体通胀形成一定扰动,预计未来PPI将先于CPI触底。 2025年6月中国PPI创下近两年最大跌幅,反映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的压力,但市场对PPI是否已触底以及未来走势仍存在不同看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而非通缩,但若通缩压力持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40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7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