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0
#宣传正能量 袁隆平的一生:稻田里的追梦人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童年时,他随家人辗转多地,亲眼见过饥饿的人啃树皮、挖草根,这让“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种子在他心中悄悄埋下。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主动请缨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在田间授课时,他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由此萌生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可当时学界普遍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无杂交优势”,他的研究屡屡碰壁。 1968年,38岁的袁隆平遭遇重创——他精心培育的试验秧苗被人全部毁坏。深夜里,他在烂泥田中摸黑寻找,最终找回5株幸存秧苗,靠着这5株苗,杂交水稻研究才得以延续。 1973年,43岁的袁隆平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让水稻亩产从300公斤跃升至500公斤,我国成为世界首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交优势的国家。 1995年,65岁的他攻克“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亩产再次提高,这项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2004年,74岁的袁隆平获评“世界粮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此时的他仍坚持每天下田,鞋子上总沾着泥土,他说:“我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2014年,84岁的袁隆平团队启动“海水稻”研究,试图让盐碱地也能种出粮食。2020年,90岁的他看着“海水稻”亩产突破400公斤,笑着说:“我还要向亩产500公斤冲刺。”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在长沙逝世。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长江,与他一生眷恋的土地、稻田永远相伴。他用一生践行承诺,让杂交水稻在全球30多个国家推广,累计增产粮食超5亿吨,让无数人免于饥饿。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4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8
00:00 / 0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在靖安的山水间,走出过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贫寒的山村起步,一路成为蒋介石身边的 “红人”;他不仅是戴笠发迹前的 “贵人”,更有着义气与霸气交织的独特性格。他的一生,跨越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风云年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就是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胡靖安。 1903年,胡靖安出生在风景秀美、人文厚重的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少年时,他读了两三年的私塾,随后做过篾匠,当过学徒。18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踏上军旅之路。 1923年,胡靖安多次前往广州大学,听取孙中山讲解的三民主义,并得到了中山先生的亲自接待和亲笔题写的“博爱”墨宝。 1924年8月,胡靖安进入黄埔军校二期步兵科学习,并加入了国民党。从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当了蒋介石的随从,先后任上尉随从、少校副官、中校参谋等职务。 1927年5月,胡靖安任黄埔军校第六期政治部少将主任。期间,戴笠作为第六期骑兵科的学员,得到了胡靖安的格外关照。后来,在胡靖安的极力推荐下,戴笠成为了蒋介石的随从副官。 1929年1月,蒋介石派胡靖安到德国留学,后毕业于德国陆军参谋班。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靖安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参谋、军委会中将高参、军统局监察室主任等职务。在此期间,胡靖安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作战计划。有时,他会随同蒋介石下到各大战场督战。有时,他还会作为委员长的特使,传达蒋介石的密令等。 解放战争期间,胡靖安利用职务之便,和个人的影响力,保护了一批进步学生、民主人士和我党的同志。 1953年10月,胡靖安在上海被捕。1975年3月获得特赦,1978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75岁。#讲好靖安故事 #传播好靖安声音 #我为靖安文旅上大分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 #传扬中华文化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