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39
那是上岸之前的二十岁,如今在24岁回望: 总得给自己留点什么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 步入二十岁的那天,一个人躺在床上。 “我总以为18岁之后是19岁,19岁之后是18岁,20岁永远不会到来。” 在这二十年内,我接受着小城的价值体系,它希望伦理是人们的口舌,世俗局促的围成山一样的墙。 为了避免成为家长里短的附庸,我努力的往外走。 学习,实习。 努力打造一张漂亮的简历。 这一年,二十岁。 努力完成学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这一年,我也停下了。 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了。 收到梦寐以求娱乐公司的offer,在长沙实习的那段时间,每天辗转于公司和公寓。在别的同学已经拿到大把实习工资的日子里,自己贴钱在陌生的城市。 “这里好像会吃掉人的梦想。” 没有期待的那种热烈,每天晚上在返程的公交车上,我把耳机的声音开到最大,歌里面唱着: “我飘向北方 家人是否无恙肩上沉重的行囊 盛满了惆怅” 这不是理想的梦寐以求。当赖以前进的动力成为过去,一切归于孤寂。我又陷入了生命的无意义感。 “也就那样。” 就像一篇文章,因为带有极重的作者主观色彩,所以对于读者,它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但生活总在继续,不能止步,还要有出路。 所以很神奇,人往往是矛盾的,我们既渴望自由,又难以挣脱束缚,既清醒,又糊涂。 四方求解,我渴望一个答案。于是读到《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 “时间在她织绣寿衣的指缝间流逝。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似乎白天织晚上拆,却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 可能跟编导的要求相关,很多导演对于绝望孤寂的表达,或隐晦或张扬,是一个个镜头的诉说,但此刻,我却感到了文字的力量。 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总归不过轰轰烈烈的一生。 屏幕前的你可能很难感受到,那种和自己的不如意,达成和解,再次投身于滚滚洪流的心情。 他不是妥协,而是又一个开始。 总得留下些什么。 不是浅薄的财产,和某个人久远的记忆。 是:劳资他娘的不枉来一遭牛逼哄哄的印记。 总得,留下些什么。 我们不如时代的一粒尘埃,却屹立在这个时代,随波站定。 很可笑吧,至此,我都没有明白自己在写些什么。只是隐隐觉得,这样写没有错。努力做的一切都没有错,我应该跳出来看,不是俯视着看,也不是仰视着看,而是旁观的看。 毕竟年轻,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观望,左看看右看看,应该始终不觉得慌张,因为总有那条路我们会去走。 一定会走。 #每日分享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6
00:00 / 08: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