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夜雨寄北》唐代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夜雨寄北李商隐 #幼儿古诗启蒙 #儿童唐诗三百首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