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6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3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2
岁月3月前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分别对应黄河与洛河流域的传说。《周易》记载“河出图,洛出书”,二者共同构成阴阳五行、八卦等传统理论的基础。 洛书出处——洛出书处。 位于洛阳市洛宁县长水镇西长水村,现存汉魏古碑与清代“洛出书处”碑,相传为神龟负“洛书”现身之地。此处还有“天下第一泉”古井,与洛书文化紧密关联。 《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孔安国传》上也说:"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后汉书·五行志》云:"大禹治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可见洛书由神龟负出,赐予大禹,大禹"因而第之"而成《洪范·九畴》。后来,根据宋人的解释,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图式。所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统四偶,而各居其所者也"。 今人研究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华文明之源,而这个源头就在洛宁长水的龙头山下。2004年10月,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作出定论:洛书出处在河南洛宁西长水。 "洛出书处"曹魏古碑,碑高2010毫米,宽675毫米,厚270毫米。为砂岩石质,上圆下方。碑额中内接平面几何图形,旧志中称"圭首"图案。额下碑文仅剩一个字,为魏书"洛"字,此字高300毫米,宽330毫米,体似魏碑古风。据专家鉴定,该碑最早可追溯到曹魏时期。 河南府尹张汉题书"洛出书处" 清朝·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视察永宁县,在西长水村题写"洛出书处"。雍正二年腊月由永宁县县令沈育立石。碑高1825毫米,宽635毫米,厚170毫米,此古碑现存洛宁县西长水村,为洛书出在洛宁(古称永宁)的重要物证。 洛神井 洛神井深10m,位于长水西街的洛神庙西侧。此井有三绝:一绝、井水清冽甘甜,千年不枯;二绝、把鸡蛋打入井水,不用加温,可直接开散成为"蛋花";三绝、育龄妇女饮此水多生双胞胎。 相传宓妃生前常常来到井边对井自照、取水饮用。此后民间凡饮此井水的少女皆美丽可爱,楚楚动人。故此民间自古就有"长水~西街出美女"之说,此井也被誉为"洛神井"。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