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80
论语为政篇第2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朋友们,最近网上有一段特别火的搞笑视频,叫《没出息》。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这个视频之所以能火,除了人物和情节本身很逗趣之外,我认为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它用了四组成语,像“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两两成句,节奏感特别强。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很像《诗经》里的四言体,比如我们熟悉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第二,视频中台北市议员王世坚表达政治观点时,情感直白真实,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性情”。连郭正亮教授都评价说:先不谈他的政治立场,这个人的汉语功底,确实不错。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这种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语言习惯,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诗经》中来,从成语典故中来的!说到《诗经》,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的?《论语·为政篇》第2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翻译成白话,《诗经》三百篇,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情感真诚,不虚伪。那为什么孔子会用“思无邪”来概括整部《诗经》呢?为什么会说“不学诗,无以言”呢?今天,我们就从三个角度来聊一聊:一是《诗经》是怎么形成的,二是它的文学特点,三是它在社会中的功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里的情感,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怨,是家国情怀还是日常生活,都表达得真挚而浓烈。通过歌唱或吟诵,它能触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人找回初心,变得真诚。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段视频,虽然内容不是出自《诗经》,但它那种语言形式与真实情感的结合,同样打动了很多人。 朋友们,《诗经》为什么能传承三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无邪”。“无邪”的语言,令人动容;“无邪”的情感,令人共鸣;“无邪”的人性,令人景仰。不管你有没有读过《诗经》,但你一定在不知不觉中引用过它。它的语言、它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经典学习#哲学人生
00:00 / 09: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