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指引,其内容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富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是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 - 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 和谐:社会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发展的目标之一。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自由: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 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 公正: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 法治: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爱国: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 敬业:尊重职业,勤奋工作,创造价值,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 诚信:诚实守信,恪守承诺,是个人立身之本和社会交往的基础。 - 友善:待人友好,互助关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提出的、希望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旨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科普 #我要上热门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 🇨🇳文化剪影 📌中国超过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建筑艺术就是整棵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1万年前的新旧石器时期之交。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符合美学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建筑学概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宿、长城、桥梁等15种。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成就集中在宫殿和都城的规划上,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森严的等级观念。宫殿从夏朝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到清代则更加精致。西周时期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工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规整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复归,隋唐时期完成此复归过程,在元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得到丰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后者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园林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并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渑池、书院和景观楼阁等,多为明清时期遗留。民居也十分值得注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和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朴,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简洁之美,有时是皇宫巨构所没有的。 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都以砖石结构为主,而中国建筑则独具风姿,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其复杂与精巧都是砖石结构所不及的,因此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对有机结构的构件和其他附属构件的进一步加工,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装饰,包括内外装修、彩画、木雕、砖雕、石雕和琉璃瓦。这一切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手法和生动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精神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且与其他建筑体系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有所不同,这在中国建筑类型中都有明显的反应,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位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古建筑群内,是一座收藏、保存、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文化、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专题博物馆 #文脉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英语#文化遗产在抖音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DOU+小助手@友邻优课YLYK@文旅中国@在抖音学习@抖音创作小助手
00:00 / 09: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祖师爷文化#华夏文化#中国文化里隐士的祖师爷许由。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中国隐士文化儒道兼具的核心精神。中国的隐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自古至今都有一些贤人高士,不求名利、不事王候,含贞养素,高尚其事,他们独行于世俗之上,遁世无闷。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如汉朝隐居富春江的严子陵、魏晋时期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明末请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上古高士许由被称为中国文化里隐士的祖师爷。许由是是中国上古尧帝时期人,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今河南登封人),许姓始祖。许由农田躬耕,不营世利,初隐于沛泽。他道德高深,邪膳不食,邪席不坐,深谙中庸之道,是一位高尚清节之士。时尧帝日渐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他向天下求贤,闻听许由贤能,欲禅位于他,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帝亲自登门拜访,许由于是逃到箕山颖水,食山果,饮河水,手捧而饮。尧得知许由去处,派人请他做九州长,许由不为所动,匆忙到颍水边洗耳净心,隐居于深山之中,终身未仕。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汉代以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今中原河南登封、许昌、禹州一带存有很多许由的遗迹,流传着很多许由的传说故事。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Qcg2周前
大同古城墙,是中国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古城墙之一。它并非完全的古迹,而是一项规模宏大的修复重建工程,但其恢弘的气势和完整的格局,依然让它成为大同市的标志性景观。 下面为您全面介绍大同古城墙: 一、 核心概览 大同古城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心区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是明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增筑而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气势磅礴的城墙,是2008年起大同市进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核心项目,于2016年基本合龙。尽管是重建,但它严格遵循了明代城墙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风貌。 二、 历史沿革 1. 始建:作为军事重镇“九边”之一,大同的城墙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但现代格局奠定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2. 损毁:在漫长的历史中,尤其是近代以来,城墙因城市发展、战争等原因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部分墙体已不复存在。 3. 重生:2008年,在大同市主导的“一轴双城”发展思路下,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旨在恢复明代大同府城的辉煌风貌。 三、 建筑特点与结构 重建后的古城墙周长为7.24公里,高大坚固,蔚为壮观。 墙体:高约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墙体内部为夯土,外部由特制的青砖包砌,非常坚固。 · 城门与瓮城:城墙设有四座主城门,均配有瓮城: · 和阳门(东门) · 永泰门(南门) - 是四座城门中最宏伟的一座。 · 清远门(西门) · 武定门(北门) · 每座瓮城之外还建有一座月城,形成“城套城”的复杂防御体系,这是大同城墙的一大特色。 · 望楼与角楼:城墙上有54座望楼和96座窝铺。在城墙四角,分别建有: · 西北角楼:这是唯一留存下来的明代原构古建,最为珍贵。 · 其他三角:均按明代规制重建了角楼。 · 护城河:城墙外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河水与城内的湖泊相通,增强了防御功能,也美化了环境。
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