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4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4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柳条湖事变》跟《卢沟桥事变》的区别(一)柳条湖事件”和“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两个重要节点。 柳条湖事件发生在沈阳东郊,也叫“九一八”事变,东北从此逐步沦为伪满洲;而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卢沟桥,也叫“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两次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 都是日军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都是“不抵抗主义”的恶果,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荒于备战的必然结局,都是坐拥绝对优势兵力却以失败而告终,都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的开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真实的放大镜。回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同样是面对日军的挑衅和侵略,为什么东北军不战而退、29军却能奋起抵抗? 一、相似的历史:大战之前,将帅离心 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日军都是蓄谋已久。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扶桑国的文明开化还是得益于隋唐时的互通交流。武汉疫情期间,日本的援赠物品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之手。 但是,从唐代开始东瀛屡屡以武力侵扰,都以惨败告终,如唐代白江口之战,元代有元日之战,明代抗倭之战和万历朝鲜战争。但是,近代甲午战争,清廷一败涂地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随后日俄战争,日军进一步巩固了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并开始驻兵。 “九一八事变”前,“皇姑屯事件”让强硬的张作霖一命呜呼,“中东路事件”让少帅张学良被苏军打出了阴影。中原大战张学良支持蒋氏让冯、阎、李联军落败,随后“东北易帜”实现“大一统”,但张学良和“大哥”蒋氏貌合神离,导致日军在“柳条湖”有恃无恐。 “七七事变”前形势相似,宋哲元、蒋氏也都是各怀心事,同床异梦。 当时,宋哲元29军驻守察哈尔、热河、北平、天津,是日军进入华北的必经之地。而宋哲元29军有8万之众,附近东北军、晋绥军也有15万人。而日军有1.4万人,还有4万余人伪警察部队。 二、东北军“不抵抗”,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北大营8000人挡不住日军700人,16.5万大军更是被2万余日军吓跑,最终丢掉了爹娘和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张学良敢于背负国人骂名“不抵抗”#918 #918勿忘国耻 #918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8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6
00:00 / 07: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