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3周前
钧阳宫位于禹州城南17公里的钧阳宫村,是上古时大禹在“靡山建邑”的“濯龙城”遗迹,后称“濯龙宫” 。民间流传着“先有钧阳宫,后建禹州城”的说法 。大禹治水时,在此建濯龙宫,他的妃子七娘曾在此组织编织草鞋、斗笠等治水物资 。东汉时期,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并尊老子为始祖,废弃的濯龙城更名“钧阳宫”,成为道观 。 钧阳宫规模宏大,据弘治七年(1494)宫地碑记载,宫殿占100余亩,香火地2100多亩 。其第一道门是牌楼,称“钧州门”,高12米,宽8米,为四柱三间,青红黄三色琉璃瓦罩顶 。第二道门是正门,为典型的明代建筑,月台上有九脊八坡歇山顶式殿阁建筑,匾额“钧阳宫”三字为吏部天官马文升手书 。过正门,左有钟楼,右有鼓楼,鼓楼北有“凤凰台” 。第三道门是拜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师” 。拜殿后左厢为“关帝殿”,右厢为“广生祠” 。主殿是“三清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塑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像,墙上绘有“八仙过海显神通”等壁画 。三清宫后为“玉皇阁”,是钧阳宫最高的建筑物,阁后是柏树园,有历代道徒所栽的柏树不下两千棵 。 明朝五朝元老马文升也曾多次光顾钧阳宫,并捐资重修,立下碑碣 。虽历经岁月变迁,部分建筑已毁,但钧阳宫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禹州古代历史和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禹州#历史古迹 #钧阳宫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1
禹州城南17公里的钧阳宫村。 钧阳宫(别名濯龙宫)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范坡镇钧阳宫村的历史遗址,相传为大禹时期所建濯龙城遗迹。黄帝部族曾生活于三封山(三峰山)东南大陵之上,黄帝得道升天后此陵改称"龙冈"。该遗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2008年出土的石磨盘证实存在距今约8000年的人类活动遗存。大禹时期"伐木为邑,横木为门"建成濯龙城,夏朝中后期改建为夏亭城。春秋时期北方翟人入居中原,先居翟山后建阳翟城(即禹州老城),形成"先有钧阳宫,后建禹州城"的民间说法。明代弘治七年碑刻记载其主体建筑占地100余亩,配套香火地2100余亩,现存建筑群保持明代风格特征。遗址背倚松柏繁茂的龙冈,前临濯水,现存明代建筑遗迹与新石器时代遗存共同构成该区域历史层积。牌楼牌楼是钧阳宫的第一道门,又称“钧州门”。牌楼高12米,宽8米,四柱三间,中间高,两侧低,五脊六兽,单檐坡式楼顶,青红黄三色琉璃瓦罩顶。中间跨度约4米,四柱皆有浮雕。四柱南北各置“抱鼓”,支撑牌楼稳固。牌楼距正门甚远,接近襄城县境。正门钧阳宫第二道门是“正门”。正门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高高的月台下置三个过洞,中间门洞高大,两边门洞稍小。月台上有九脊八坡歇山顶式殿阁建筑,上悬“钧阳宫”三字匾额,为吏部天官马文升手书。正门左有钟楼,右有鼓楼。钟楼北有古井一眼,传称“禹王锁蛟井 ”。鼓楼北有“凤凰台”,传说汉代有凤凰集栖于此。拜殿第三道门是拜殿。殿内塑“护法四师”,高丈余,着铠持械,威武雄壮。殿后边左厢为“关帝殿”,面阔三间,灰砖兰瓦,古琉璃屋脊式建筑;殿中塑关公夜读《春秋》像,关平、周仓护侍左右。右厢为“广生祠”,俗称“娘娘殿”,内塑“王母娘娘”、“后土娘娘”、“天妃娘娘”、“闪电娘娘”、“云雷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九天玄女”、“ 麻姑”等十数尊神像。简介钧阳宫主殿,也称“三清宫”。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梁起架,九脊八坡歇山顶,主脊正中为宝瓶镇顶。殿前有卷棚,殿内塑“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像,称“ 三清大帝”。三清大帝四周,半蹲着四个力士,大殿左右有两位护殿将军,一是“灵官马天师 ”,一是“天将王灵官”。墙上有各种壁画,分别为“八仙过海显神通”、“药王禹州解疾苦 ”、“画圣吴真人骑虎游峨嵋”等等。#古建筑之美 #古人的智慧 #古代文化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4
禹州市范坡镇名字的由来是明末时期,范姓在坡地上建村,故取名“范坡”,清咸丰年间筑寨后称范坡寨 。 钧阳宫是上古时大禹在“靡山建邑”的“濯龙城”遗迹,后称“濯龙宫”。四千多年前,黄帝部族一支生活在附近,黄帝得道升天,其生活的大陵称作“龙冈”,大禹在此“伐木为邑,横木为门,安民治室”,建“濯龙城”。夏朝中后期,濯龙城废,创建“夏亭城”,春秋时期,北方翟人建“阳翟城”,即禹州老城,因此民间有“先有钧阳宫,后建禹州城”的说法。 晏殊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临川文港沙河人。他5岁能诗,有“神童”之称,14岁赐同进士出身。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位极人臣,是宋仁宗朝重要的“太平宰相”。他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讲学,培养大批人才,还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庆历兴学”。在文学上,他开创北宋婉约词风,有“宰相词人”之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佳句广为流传。相传晏殊病逝后葬于禹州市范坡镇邵庄村。 清流社学位于范坡乡彭庄村村南,明嘉靖八年(1529年),由三官庙改称清流社学。它是明朝钧州所办100所学校中,禹州现存唯一一处最完整的古书院,为明代建筑,书院三进院落,历史格局完整,占地4000余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宋淑信(1839—1921),字孟芳,是禹州城东火龙庙宋村人, 宋淑信在咸丰七年考中秀才,咸丰十一年成为拔贡,同治十三年中举人,光绪六年考取进士。光绪十九年他被光绪皇帝钦命为顺天府乡试考场中负责提调监视的官员,后又督修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石路工程,竣工后余款千金,他拒绝了同为户部司官的铁良平分余金的暗示,将余款全部上交。光绪二十三年,宋淑信调任湖北某地知府,次年督办武昌上下游江堤工程,光绪三十四年坚守清理卫田局,宣统元年负责总办应试盐课税局,后又任德安府同知,宣统三年告老还乡。 宋庆鼎:字甲三,1889年生于范坡乡火龙庙宋村,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盟会会员。著有《辛亥革命的前奏》《辛亥革命的回忆》等,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还为河南的矿冶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这里有清澈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曾因颍河的小瀑布走红网络,被称为“小九寨”。村里修建了观景台、休闲广场、停车场等旅游设施,还有几十种无动力项目供游客免费畅玩,周边配套有餐饮摊位,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怀旧情怀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6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
00:00 / 1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46
00:00 / 1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