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高团结4月前
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详细解读:一、诗歌开篇的否定与自我定位舒婷在诗歌开篇就连用多个“绝不”来表达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否定。她不愿成为攀援的凌霄花,借爱人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愿成为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这些否定背后,是她对平等、独立爱情的渴望。她进一步指出,即使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样的付出和陪伴,也都不足以表达她所追求的爱情。二、木棉与橡树的并列关系随后,舒婷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模式——成为爱人近旁的一株木棉,与橡树并肩而立。这种并列关系,既体现了双方地位的平等,也象征着彼此间的独立与尊重。木棉与橡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它们共同面对风雨,也共享美好。三、双方特性的描绘与赞美在诗歌的中段,舒婷分别描绘了橡树和木棉的特性。橡树有着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展现出其坚韧不拔、刚强有力的形象。而木棉则有着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坚韧并存。这种对双方特性的描绘与赞美,进一步强调了爱情中的平等与尊重。四、共同面对与挑战接下来,舒婷写到木棉与橡树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种共同面对挑战、分享美好的态度,体现了爱情中的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即使看似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种既独立又相依的关系,正是舒婷所追求的伟大爱情。五、对爱情的深刻诠释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舒婷对爱情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她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对爱人伟岸身躯的欣赏,更是对爱人坚持的位置和足下土地的热爱。这种对爱情的全面理解,既包含了情感的投入,也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共同憧憬。综上所述,《致橡树》是一首充满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远远地,便看见了那棵橡树。它并不孤高,枝干是虬曲着向四方伸张的,像一位沉毅的巨人,摊开了他筋骨嶙峋的手掌。而掌心里捧着的,是燃烧的、一片色彩的火焰。夏日里那一片沉沉的、化不开的碧海,如今被秋这位丹青妙手,点染得斑斓淋漓了。主调是一种熟透了的、厚重的赭红,仿佛沉淀了整个夏天的阳光与雷雨;其间又泼溅着星星点点的金黄,是那种亮烈的、毫不含糊的明黄;底下呢,还隐隐透着一丝半缕顽强不肯褪尽的绿意,像一声夏日的、遥远的余韵。这般光景,竟不像是一树叶子,倒像是一幅点彩派的画,被天神信手挂在澄明的秋空里了。 走近了,风来时,那景象便更活了。并不像有些树,风一吹便簌簌地抖作一团。橡树的叶子是沉着的,风过处,只听得一阵“沙沙”的、如同私语般的声响。那一片锦绣便在你眼前缓缓地涌动起来,仿佛是沉静的海,底下翻涌着光的流波与色的漩涡。几片最是性急的叶子,受不住这怂恿,便从枝头一旋,一旋地,像一只只倦了的蝴蝶,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枝头。它们飘落的姿态是那样雍容,不带一丝哀愁,仿佛是去赴一个与大地久已约定的、安详的眠会。 我站在这棵华美的树下,脚下是厚积的、脆响的落叶,头顶是无尽的、色彩的交响。忽然觉得,这满树的灿烂,这极致的、辉煌的美,原来竟是告别的前奏。它把一生的故事,所有的风霜雨露,所有的日光月华,都在这最后的一刻,酿成了最浓烈的色彩,然后毫无保留地、慷慨地燃烧给这个世界看。这哪里是凋零呢?这分明是一场盛大的、静默的庆典。 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它的一部分,脚下生了根,灵魂却随着那一片斑斓,向着高而远的秋空,缓缓地飞升开去。#秋天的橡树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8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