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6
黄藤:《先进》第二十四 道的原则与坚守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继续读《论语》。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这段对话中,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和冉求这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 孔子回答说:“我还以为你要问什么特别的问题呢,原来只是问仲由和冉求啊。在我看来,所谓大臣,应当以道义侍奉君主,如果无法推行道义,就应当辞官不做。而如今的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具臣’——也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普通臣子,还称不上真正的大臣。” 为什么呢?前一章已经提到,冉求曾帮助季康子加重赋税,并且在某些事情上没有尽力劝谏。孔子认为,这些行为不符合大臣应有的标准,所以他们最多只能算是“具臣”。 季子然接着问:“那这样的话,他们是不是对主子唯命是从、一切都顺从呢?” 孔子回答:“那也不是。像弑父、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是绝不会听从的。”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坚守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并非什么事都做。尽管在一些更高的道义要求上,他们未能达到“大臣”的标准,但在基本伦理上,他们是有坚持的。 这一段对话,清晰地表达了儒家对“臣”的责任的理解——并不是后世所误解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种绝对服从,而是强调“以道事君”,以道义为根本原则。只有在这个原则下坚守不渝,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臣子。这正是儒家非常明确的态度。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1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仁心堂1周前
黄帝内经第50讲 中华文化经典,是流淌千年的文明长河,凝结着古人对宇宙、生命与社会的深邃思考;中医养生文化,正是这条长河中滋养民族生命力的智慧瑰宝。它以“天人合一”为核,用“辨证施养”为法,将饮食、起居、情志融入日常,既是守护健康的实用指南,更是传递“治未病”科学理念的文化载体。传承这份正能量,便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生机,让每个人都能在经典中汲取身心和谐的力量。 当快节奏的生活让身心渐感疲惫,中华文化经典中的养生智慧,恰是最贴合日常的“健康密码”。中医养生从不追求复杂理论,而是藏在“春生夏长”的时令饮食里,躲在“子午觉”的规律作息中,融在“心平气和”的情绪调节间。它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将“养生”从口号变为生活习惯,既传递着中华文化“顺应自然”的核心精神,更用实实在在的健康价值,让经典文化的正能量融入每一个平凡日子。 在追求健康与文化自信的当下,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传承中医养生文化,是对民族根脉的守护,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中医养生并非陈旧的“老规矩”,而是经过千年实践验证的健康哲学——它强调“身心同养”,既关注身体的调理,也重视心灵的滋养,与现代“整体健康”理念高度契合。这份跨越时空的智慧,不仅能为现代人筑起健康防线,更能让中华文化的正能量在代代相传中,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中医传承 #中医养生 #中医药文化 #中医养生知识
00:00 / 2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6: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7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1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