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历史书逛中国考古博物馆|值得一去的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通过“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展现中华文明脉络。馆内藏品以考古发掘文物为核心,涵盖旧石器时代至近代的6000余件珍品,配合珍贵古籍与档案文献,堪称“活的历史课本”。中国考古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陈列馆,更是历史与考古学的“实验场”。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打开文明密码的钥匙,等待你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解读、用心灵感受中华文明的浩瀚与深邃。 👉门票出行攻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南门);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需提前3天在gzh提前预约; 🚄地铁:乘坐8号线奥林匹克D东南口出,向东步行840米即到。 👉游览攻略 1️⃣二层·文明起源 🔸镇馆之宝:彩绘龙纹陶盘(陶寺文化)、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文化); 🔸历史书联动:对应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观察龙纹演变,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实证; 🔸互动体验:用放大镜观察千年前的谷物,触摸陶器碎片,感受史前生活。 2️⃣三层·宅兹中国 🔸镇馆之宝:妇好鸮尊(商代青铜器)、邓仲牺尊(西周礼器); 🔸历史书联动:结合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分析青铜器纹饰与礼制关系; 🔸隐藏玩法:编钟体验区可敲奏简单曲谱,体验“金石之音”。 3️⃣四层·大国一统与和融万方 🔸重点文物:秦始皇陵铜车马(复制品)、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 🔸历史书联动:对照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理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科技加持:通过立体空间成像屏,观看敦煌壁画“活过来”。 #中国考古博物馆 #值得一去的博物馆 #北京旅游攻略 #给文物配上文字 #跟着课本去旅行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3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敦煌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敦煌地区珍贵文物、史料和现代艺术品的综合性博物馆。 北凉石塔: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是已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塔实例之一,存世仅14座,非常珍贵,最独特之处在于将印度的覆钵塔造型、塔身上的佛教佛像,与塔基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八卦符号完美融合在一起,是佛教初传中国时,与本土文化结合的有力物证。 敦煌遗书: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出自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数量巨大,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大部分宗教典籍,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藏文写经更是举世罕见,价值连城。大量精华部分在20世纪初被英、法等国探险家带走。 西凉镇墓罐:朱书文字,提到了“庚子六年”这个年号,西凉王李暥的“庚子”年号只使用到五年,起到了补充正史记载的作用。 西汉历谱:西汉宣帝地节元年的完整历谱,研究汉武帝推行“太初历”后历法形态的标准器,用“八节注历”和“十二时辰注历”的方式都是目前已发现文物中最早的,在天文历法史上地位极高。 西王母墨绘画像砖:出土于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是西晋时期的一级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解敦煌早期艺术与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 青玉枕:出土时它位于墓主头颈之下,葬殓用玉。玉器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能保护遗体、引导灵魂。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也寄托了古人希望玉石能护佑墓主灵魂安息或达成死后世界某种转化的愿望。 占云气书:汉唐时期敦煌写本,以彩绘图文记录通过观测云气形态占卜吉凶之法,分观云、望气、占候三部分,详述军事动向、年成丰歉等预测,融合天文、气象与阴阳五行思想。反映古代天人感应观念,更是研究丝绸之路军事、科技与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献,现存残卷犹可见古人窥探天机的智慧痕迹。 藏经洞的发现:1900年,道士王圆禄偶然发现藏经洞,内藏多种文字的古写本及少量印本总计约五万件以上,学术价值极高。 敦煌人民创造的伟大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艺术成就和东方古老文化的辉煌,讲述着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悠久的故事。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